廈門交通微改造獲評全國精品案例

系統改造后,廈門北站區域路網的通行能力得到充分釋放,網約車、出租車等上客效率顯著提升。廈門市大交通辦供圖
蓮坂轉盤外圍空間設置獨立的“逆時針信控單向非機動車道”,實現機非分流。廈門市大交通辦供圖
廈大沙坡尾片區通過多種綜合措施,保障節假日交通。圖為雙子塔西南側即停即走車位。廈門市大交通辦供圖
改造前:蓮岳學校門口。林銘鴻攝
改造后:蓮岳學校門口新增口袋公園,家長接送孩子,可在此等候。林銘鴻攝
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組織開展城市道路交通提效提質全國精品案例遴選工作,福建省入選的6個精品案例中,廈門佔4席。
這4個案例分別是蓮坂轉盤非機動車過街改造提升、廈大沙坡尾片區綜合交通治理、廈門北站交通組織改善、蓮岳學校片區交通提升項目,它們均獲得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正式發文全國推介,同時廈門還因精品案例較多獲點名表揚。
交通治理,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發展工程、提升工程。近年來,在廈門市委市政府引領下,市大交通辦牽頭統籌,交警、交通、市政等相關部門積極協同,聚焦民生訴求與長遠發展,全力實施“即提即改”交通微改造,不斷推動城市道路“挖潛增效”。
數據印証成效:根據高德分析報告,2024年廈門在同等級汽車保有量城市中,自由流速度全國排名第二。亮眼數據背后,是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攜手一心的努力和久久為功的實效,這為城市交通的安全順暢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也為全國城市交通精細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與借鑒范例。
蓮坂轉盤非機動車過街改造提升項目
亮點:機非分流,效率安全雙提升
中午11時,外賣小哥邱建榮騎著電動自行車,輕車熟路地繞上蓮坂轉盤非機動車道。“以前送餐時,得繞很遠的路走天橋,現在有了專用非機動車道,安全又省時!”邱建榮開心地說。
蓮坂轉盤周邊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此前,由於轉盤缺少慢行交通規劃,非機動車需要繞行周邊人行天橋過街,不僅增加出行時間,繞行距離也過長。由於部分方向的人行天橋缺少相應的過街配套設施,部分非機動車更是冒險在轉盤交叉口內橫穿,極易引發事故。
針對這些問題,廈門市大交通辦組織市交警支隊、市政工程中心、市政集團等相關單位,共同推動實施該交叉口非機動車過街交通改善項目——利用轉盤環島外圍的空間,設置一條獨立的“逆時針信控單向非機動車道”,並優化路口非機動車交通組織。
新設置的非機動車道,位於蓮坂轉盤機動車道的最外側,與機動車道同向行駛,採用逆時針單向通行的方式。施工方不僅設置了4個非機動車專用入口,規范非機動車通行路徑,有效避免非機動車在轉盤內隨意穿行﹔同時,在轉盤周圍設置8個非機動車等候區,並配備8個非機動車信號燈、3個機動車右轉信號燈,以及23套電動自行車卡口抓拍設備,維護良好道路秩序。
如今,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各行其道、互不干擾,非機動車過街的安全性大幅提升,過街時間縮短了60%—80%。
廈大沙坡尾片區綜合交通治理項目
亮點:綜合施策,破解景區擁堵頑疾
“這次自駕來廈門,給我們一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不僅城市整潔漂亮,還感受到交通管理者的用心。”今年“五一”假期結束時,外地游客楊博在朋友圈發了一組九宮格照片,點贊廈門交通管理。楊博計劃旅程時,廈大沙坡尾片區是重要一站。“本來還擔心假期這裡會堵得水泄不通,沒想到相關部門採取了很多保障措施,旅途很順暢,真的很用心!”
思明區廈大沙坡尾片區匯聚廈門市多個熱門景點,但因路網結構單一,節假日主要道路擁堵緩行嚴重。考慮到這一點,市大交通辦組織交警、交通、文旅等多部門科學研判、綜合考量,在征集市民游客意見基礎上,打出一套破解景區擁堵頑疾的“組合拳”。
圍繞“控需求、調結構、優路網、通節點”的優化思路,在春節、“五一”等重要節假日期間,交警、交通等相關部門通過實施單雙號限行、加強公交接駁、挖掘停車資源、布局即停即走車位、強化擁堵預警及外圍管控等綜合措施,保障區域交通運行。
用心施策換來明顯成效,今年春節、“五一”期間,廈大沙坡尾片區交通總體運行情況平穩有序,平均排隊長度和排隊持續時長均呈下降趨勢——從平均排隊緩行起止時間點看,每日上午推遲半小時開始,晚上提前半小時結束,其中,演武路擁堵環比減少2.5小時,大學路擁堵環比減少2小時。
廈門北站交通組織改善項目
亮點:系統調控,優化區域交通組織
“以前在北站轉圈找路、排隊等客是常態,現在跟著清晰的指引,很快就能完成上下客。”經常在廈門北站接單的網約車司機陳師傅對這一變化贊不絕口。
廈門北站作為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隨著北廣場高鐵站建成,近年來交通需求激增,周邊道路擁堵問題日益突出,旅客出行體驗和區域通行效率均受到影響。
針對這一難題,交警部門會同鐵路建設指揮部等相關部門,以“公交優先、遠近結合、以人為本”和“主流向增速、擁堵段增容、引誘導增強、監管控增加”為策略,多措並舉對該區域交通進行系統優化。
“我們實施了17項關鍵措施。”廈門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主要包括升級內外部交通指引設施、優化監控覆蓋、理順各類車輛進出站流線、提升落客平台通行能力、改造專用網約車場、打造高效便捷的公交地鐵一體換乘中心,並建立強有力的聯合執法機制等措施。”
系統改造后,廈門北站區域路網的通行能力得到充分釋放,旅客進出站更加有序便捷,換乘時間明顯縮短,網約車、出租車等上客效率顯著提升,區域交通秩序和旅客出行體驗進一步優化。
蓮岳學校片區交通提升項目
亮點:精細治理,提高堵點通行效率
“以前家長接孩子,都擠在校門口,人車混行,很危險。現在家長在口袋公園的平台等候,孩子跟著老師的路隊往外走,家長一下子就能看見自己的孩子,也避免了有時候會錯開、接不到孩子的問題。”指著校門口新建的休憩空間,思明區蓮岳學校校長毛繼軍說。
蓮岳學校片區(含蓮岳學校、民立第二小學及仙岳醫院)地處仙岳路與蓮岳隧道西北側,人流車流高度密集。此前,高峰時段上學、就醫車流交織,加之家長接送駐足空間不足、慢行道狹窄、醫院進出通道受限、公交覆蓋不足、停車難等問題疊加,導致該區域常態化擁堵,通行效率低下。
聚焦這一民生痛點,廈門市大交通辦組織交警、交通等相關部門深入調研,打出一套“精細治理”的組合拳。從提升慢行出行品質、重構交通流線,到優化公交服務、完善停車誘導,多維度發力系統改善區域交通環境,不僅利用邊角地打造家長等候口袋公園,還新增了公交地鐵接駁線(M9路),線路主要連接仙岳公園南門與濱南公交綜合樓間的地鐵站點,並新設仙岳醫院南門站、民立二小站、僑岳路口站3處站點,保障僑岳片區內學校、醫院、社區乘客“最后一公裡”出行需求。
為進一步加強周邊交通組織管理,相關部門還在該片區停車場周邊路段設置車位余位誘導屏等設施,提升停車效率﹔配套增設違法抓拍設施,加強管理,防止車輛違規。此外,相關部門還持續整合周邊停車場與醫院空間,優化交通流線並新增“即停即走”車位,鞏固深化治理成效。
亮彩數據
此次入選全國精品案例的4個項目,只是廈門城市交通治理亮眼答卷的其中幾個縮影——自2023年4月開始,全市滾動排查梳理交通擁堵點133處,並按序時進度推進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完成116處。
亮點機制
“微治理”服務“大民生”
一直以來,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分管市領導積極推動,高位統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深入現場調研,召開專題會議,一線研究解決方案,“一盤棋”統籌,為治理工作指明方向。所有成員單位、相關責任單位協同發力,精准施策,下足“繡花功”,交通擁堵點治理得以有效解決。
多年來,廈門城市治理工作也形成了一套科學高效的推進機制——專家研討評審,方案精准專業﹔專班統籌協調,項目快速推進﹔專人緊盯進度,工程保質保量﹔專項評估成效,措施持續優化……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為交通治理的精細化、長效化提供了堅實保障。(記者 王玉婷 通訊員 趙巧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