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農商銀行:奔赴山海間 點亮安居夢

翔安區金海街道歐厝新村“四統房”通過整合零散宅基地,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廈門農商銀行對此投放貸款超1100萬元,助力居民實現安居夢(資料圖)。
廈門農商銀行工作人員走進同安區祥平街道移民造福安置小區二期,為居民送上便民服務、宣傳金融知識。廈門農商銀行供圖
翔安區大嶝街道田墘新村“四統房”配套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生鮮超市、籃球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廈門農商銀行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向155戶居民發放住房按揭貸款1.04億元(資料圖)。
雙滬新村“四統房”位於翔安區大嶝街道,是廈門市首批試點實施新型農村宅基地審批和建設的項目,廈門農商銀行為49戶居民提供10年期住房按揭貸款1960萬元。廈門農商銀行供圖
廈門農商銀行提供600多萬元資金,助力打造“歐厝漁港”這一“文創IP+旅游”集體項目(資料圖)。
安居,方能樂業。住房乃民生之本,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以實際行動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如今,在廈門經濟特區的山海之間,一幅關於“家”的美好畫卷已經徐徐展開。當高山村民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下山”,當沿海漁民懷揣著“上樓”夢想展望未來,在助力打通安居惠民“最后一公裡”的道路上,廈門農商銀行從與農相伴的百姓銀行定位出發,以金融為筆,以創新為墨,持續勾勒“居者優其屋”的溫暖圖景,托起更多村(居)民的安居夢。
茶農“下山”
從地質隱患威脅 到安居增收的跨越
“以前下山需要一個多小時,搬到這裡后方便很多,也用不著擔心刮風下雨。”同安區祥平街道移民造福安置小區二期內,告別地質災害威脅的村民們高興地說。2022年初,同安區蓮花鎮淡溪村、西坑村等約2400名群眾,從“懸在山腰”的舊居搬遷至此,西坑村村民連木青便是其中之一。
住進安全的新房子,如何扎根致富成為新課題。拿到安置房鑰匙的那一刻,連木青萌生了把房子裝修出租補貼家用的念頭。那麼,裝修資金從哪來?連木青犯愁之際,扎根蓮花鎮多年的“老朋友”廈門農商銀行送來“定心丸”。該行敏銳捕捉到西坑村整村搬遷的需求,迅速制定“富保貸”業務專案:額度最高50萬元,期限長達15年,精准對接村民下山后的安居樂業夢想。
連木青成為首位受益者。2022年8月,她收到了下山后的首筆租金。嘗到甜頭后,她又將另外兩套公寓裝修出租,如今每年穩定增收約5萬元。不少村民紛紛效仿,通過廈門農商銀行“富保貸”,將自家安置房投入租賃市場。昔日的茶農,在山下找到了增收新門路。
“變化翻天覆地。”同安區蓮花鎮西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連志慶說,“以前在山上收入單一,基本上靠制茶。現在下山后選擇多了,加上廈門農商銀行的支持,大家的路子越走越寬。”讓村民們欣喜的,還有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去年,西坑村9名孩子參加中考,高中錄取率達100%,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從“憂居”到“優居”,從“謀生”到“樂業”,西坑村的蝶變背后,離不開廈門農商銀行“離土不離人”的堅定守護。“移民搬遷是民生工程,支持村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是責任所在。”廈門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村民搬進新居后,原服務支行持續組織金融助理上門,把便捷的金融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讓這份溫暖在新家園延續。
漁民“上樓”
從地少人多 到“空中筑巢”的變革
翔安區金海街道歐厝新村,5棟現代化高樓拔地而起,與百米外的漁港老街相映成趣,展現傳統與現代交融之美。
這是歐厝社區創新實踐“四統房”(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分配、統一管理)模式的成果。面對“地少人多”的困境和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的迫切願望,2021年,歐厝社區啟動“四統房”項目,通過整合零散宅基地,實現土地集約利用,“讓宅基地上樓”,符合條件的居民可用遠低於周邊商品房的價格申請建設屬於自己的“空中家園”。
得益於“四統房”模式,歐厝社區的住房供應能力從之前的幾十戶躍升至434戶,大大緩解了住房難題。“小區功能分區合理,還引入專業物業,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將顯著提升。”翔安區金海街道歐厝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暉杭介紹,目前已有超300戶家庭申請,一期項目已完成竣工驗收,二期正緊鑼密鼓地推進。
閑暇時,居民王津男總會和妻子在嶄新的小區裡轉轉,學習借鑒鄰居的裝修方式,憧憬著自家新房,“打算盡快啟動裝修,希望過幾個月就能搬進新家。”結婚多年,因宅基地不足,王津男一家三口一直與父母擠在老宅裡,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是他多年來的夢想。2021年“四統房”項目啟動,他第一時間報名。然而,湊足45萬元首付款后,余下近60萬元的房款成為一個難題,讓王津男發愁。類似問題困擾著不少居民。
關鍵時刻,廈門農商銀行伸出援手。然而,不同於常規自建房或商品房開發,“四統房”項目為居民個人集資統一建設,資金需求量大且時間固定,傳統授信模式難以適配。
如何破局?憑借扎根鄉村的經驗和本土法人銀行政策優勢,廈門農商銀行創新服務模式,聯合翔安區政府探索出“居(村)委會規劃建設+配售居(村)民+銀行貸款”路徑,為“四統房”模式量身定制了專屬金融產品“四統房置業貸款”,僅在歐厝社區就已經投放貸款總額超1100萬元,支持首期172戶居民圓了“安居夢”。此外,該行還支持田墘、雙滬等社區建設“四統房”,為約200余戶居民提供貸款合計12373萬元。
“農村金融有特殊性,必須創新才能破題。”廈門農商銀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將破解“四統房”融資難題作為服務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突破口。這份擔當與創新,不僅讓歐厝社區居民的安居夢不再遙不可及,也讓“新樓映老街”這幅動人畫卷,穩穩承載起更多居(村)民的幸福新生活。
點擊
金融賦能 老漁村煥發新活力
最近,廈門市一個被稱為“最潮漁村”的地方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走紅,成為游客體驗廈門特色風情的熱門打卡地,這便是翔安區的歐厝漁港項目。
去年以來,廈門農商銀行提供600多萬元資金,支持翔安區歐厝社區打造這一“文創IP+旅游”集體項目,將7000多平方米集體發展用地打造成海鮮集市、農貿集市與藝術廣場,打通“碼頭—市集—餐桌”路徑,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如今的歐厝漁港,在保留紅磚古厝肌理的同時,傳統漁村風情與現代潮流元素融合,處處體現著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閑置的漁具倉庫化身創業基地,成為兩岸青年創客交流驛站﹔始建於1966年的老校舍吸引市民游客打卡,斑駁的黑板變成藝術牆,教室化身漁村文化展廳﹔引入大色塊集裝箱,結合閩南傳統文化創作文創周邊,打造年輕人喜愛的文創藝術市集……通過盤活集體資產、發展文創餐飲產業,曾經的破舊漁村已經重獲新生。(記者 陳本美 通訊員 杜宇飛 俞龍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