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明溪:提煉推廣“五夜一行”“一線工作法”等務實舉措 把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夜幕低垂,三明市明溪縣楓溪鄉小珩村村部依舊燈火通明。村黨支部書記諶根深與村民圍坐一圈,仔細記錄著大家的訴求。“現在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我們這些留守老人種煙、種稻,缺人手更缺設備,真是力不從心啊。”懇談會上,村民鄧財生的話音剛落,在場農戶紛紛點頭附和。
“山區群眾早出晚歸,白天找不著人,晚上才有空,傳統辦公模式難以高效回應訴求。”村黨支部書記諶根深介紹。今年來,小珩村將2022年的“夜駐曉行”工作模式創新升級為“五夜一行”工作法(夜駐、夜訪、夜談、夜學、夜議、曉行),構建起“找問題、辦問題、督問題”的閉環機制,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干部們白天現場辦公,晚上駐點接訪,將村民訴求整理成“民生需求清單”。小珩村村民鄧財生反映的農耕難題,當晚就被記入民情台賬。村“兩委”連夜召開碰頭會,第二天一早就分頭行動。諶根深帶著村干部跑部門、爭項目,僅三個月就爭取到60萬元資金,購置了旋耕機、收割機、無人機等現代化農耕設備,以實干舉措解民憂、促發展。
“設備買回來不能閑著。”諶根深盤算著長效機制,最終決定將設備租賃給明溪惠民農機合作社,每年收取3.75萬元租金充實村集體收入,合作社負責在農忙時利用農耕設備為村民提供耕作服務,並按市場行情收取費用。
“春耕時無人機一天能噴100畝地,比人工快十倍還省力。”鄧財生算起賬來喜上眉梢。
不僅如此,村裡還爭取到20萬元修繕了12棟烤煙房。“以前烤房老舊,煙葉質量不穩定。現在新烤房溫度均勻,省人工還提高了效率和質量!”農戶們道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我種的這塊田涉及5戶人家,面積有40余畝,就一條小路能過,收割機根本開不進去。”年初時,邱家組村民葛騰凹在村干部夜訪時提出的訴求,牽動著村干部的心。第二天一早,干部就與群眾一起到現場察看核實,之后多次往返,踩著泥濘丈量土地、規劃路線,並將勘查后的實情和村民訴求精准上報鄉黨委。
“人靠路走,村靠路富,這路必須修!”鄉黨委高度重視,積極向上爭取40萬元資金啟動機耕路硬化工程。半年后,一條3米寬的水泥路蜿蜒田間,不僅農耕設備能直達田頭,收獲的糧食、煙葉也能直接裝車運走,為產業發展打通了“脈絡”。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省派駐村第一書記張義燦的辦公桌上,厚厚的民情日志記錄著村民訴求及解決進度。“小珩村著力在摸實情、提服務、強整改上出實招求實效,通過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讓每個訴求都有回音,真正讓群眾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變化和實惠。”他說。
當下,明溪將民生需求作為工作導向,以基層服務為抓手、以堵點破解為切口,深化黨建賦能,著力提煉推廣“五夜一行”“一線工作法”“青年夜學”等務實舉措,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截至目前,全縣共收集並辦結群眾訴求317件,開展夜學164次,組建21支青年突擊隊,在防汛防火、隱患排查等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王翠萍 羅文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