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多措並舉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為國家級“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實驗區”,廈門市思明區以法律為指引,強化機構編制保障,構建“模式創新—實証研究—教師培養”三維教研改革體系,促進區域保教質量整體躍升。
強化編制保障,筑牢發展根基。思明區委編辦積極響應幼兒園小班化教學趨勢,完善保障機制,調整部分區屬幼兒園核編比例,為25所承擔改革任務的幼兒園核定教職工控制數,確保師資力量的投入。同時,建立完善適度超前的人員控制數供給模式,為新辦幼兒園預核教職工控制數,確保新任教師提前到位,推動園所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
創新教研模式,激活區域活力。思明區教育局以《學前教育法》為綱領,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教研新格局。思明區推出“一十百千”全員卷入模式,通過1個核心教研團隊領航,14所試點園示范帶動,讓全區134所公民辦幼兒園數千名教師深度參與改革研究,形成全域覆蓋的教研網絡。同時,在專家支撐方面,思明區打造“1+N”層級指導體系,聘請8位國家、省、市級專家組成顧問團,選拔8位研究生學歷骨干教師擔任研究助理,構建起從國家級專家到一線教師的專業支持鏈條,實現了教育理念與實踐的融合,並每月定期舉辦成果共享會和線上資源“共享池”,讓“問題共研、資源共建、成果共享”成為常態,推動教研成果直接服務於保教一線。
扎根教育現場,重塑保教生態。走進思明區的幼兒園,“診斷干預式研訓”正悄然發生:廈門市第六幼兒園聚焦自主游戲質量提升,研發《自主游戲質量自我評價標准》,通過“沉浸式”觀察和循証教研,讓教師在反思中優化游戲支持策略﹔筼筜幼兒園針對散步活動同質化問題,開展“自主散步”系列教研,教師從最初的“擔心清單”到后來的“驚嘆清單”,見証幼兒自主成長的力量﹔廈門市第十幼兒園通過多輪“優化一日活動安排”教研,將一日活動方案升級至6.0版,有效破解了“趕場”難題﹔蓮花幼兒園、廈門市第九幼兒園創設自主進餐台,讓生活活動成為幼兒自主發展的課堂。這些實踐生動詮釋了學前教育法中“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要求,讓教育真正回歸兒童本位。
分層培養教師,激發專業動能。思明區構建起“名師領航、骨干攻堅、新手筑基”的分層培養體系:省市級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組成研究共同體,攻關保育教育重難點問題﹔8位研究生學歷研究助理與各級骨干教師形成改革中堅,深度參與教研改革過程,有效提升自身教育教學的研究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進而帶動全區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此外,針對新教師,思明區打造“浸潤式帶教+微教研驅動”模式,通過導師跟班指導、專題研訓對接實踐困惑,鼓勵新教師從日常保教的小問題入手開展微研究,在“觀察—反思—行動”的循環中培養研究意識。(施俊生 萬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