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液晶屏幕有個光學“膜”法師

面向液晶顯示器,透過一片偏光片,原本空白的屏幕瞬間有了畫面。
這是記者在位於福建省福州新區(長樂區)的福州恆美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美光電)展廳體驗到的一幕。
每個液晶顯示屏中,都必須安裝有兩張偏光片才能成像。圖中的液晶顯示屏,左側隻安裝了一張偏光片,右側則安裝有兩張。人民網 李唯一攝
透過另一張偏光片觀察顯示器,原本顯示空白的屏幕瞬間有了畫面。人民網 李唯一攝
一片“其貌不揚”的偏光片究竟有何“膜”力?
偏光片是液晶屏幕的主材,因結構復雜、生產工藝流程多、技術門檻高被譽為光學行業的“芯片”,是人眼能否看到“電視機裡的光學世界”的決定性因素,被形象地比喻成光學“膜”法師。
據介紹,偏光片的高透過率、低反射率,和液晶顯示器的清晰度息息相關。偏光片的幅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液晶顯示屏的尺寸。因材料均勻性、工藝穩定性、缺陷控制、設備極限挑戰及良率等多方面原因,偏光片的幅寬越大,生產的難度越高——以工藝中的張力控制為例,倘若張力發生波動,輕則導致光學不均勻,重則引發薄膜褶皺甚至斷裂,造成重大材料損失。
“‘十四五’期間,是偏光片行業進步特別明顯的五年。”恆美光電總經理嚴兵華介紹,2021年,公司在福州新區落地建廠,先后投產兩條超寬幅偏光片生產線,最大可生產2610毫米超寬幅偏光片,為目前“全球最大寬幅”,最大供應116寸液晶顯示屏使用。此外,恆美光電生產的65寸以上大尺寸偏光片全球市佔率達到30%。
恆美光電生產的全球最大寬幅2610毫米偏光片。人民網 李唯一攝
走進恆美光電數智工廠指揮中心,大屏上呈現的是一副全自動化的制造圖景:每10秒鐘,數據就自動刷新一次﹔預定軌道內,AGV(自動搬運機器人)正精准執行物料轉運任務……生產線24小時自動高速運轉,每個環節卻能做到“環環相扣”。
近幾年,恆美光電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構建智能制造體系,有效產能提升8%—10%。
“比如這個環節,光學膜與機器的間隔僅有5毫米,透明膜卷重量不輕,需要既高速、又精准地被‘上架’下一個生產環節,每十秒,機器就能收集4萬多個數據,如果機器的自動化水平跟不上,極易出現誤差,影響整條生產線。”嚴兵華指向生產線3D大屏說,“數智工廠投用以后,得益於對生產數據的復盤分析,以及自主智能制造體系的建設,我們改善參數、更新設備,加大創新研發投入,不僅解決了傳統制造中的難題,還增強了個性化生產的能力。”
數智工廠指揮中心。人民網 李唯一攝
調研中,記者了解到,原本國內的偏光片及上游材料大量依靠進口,經過持之以恆的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五年來,我國顯示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液晶面板產能佔比超過全球70%,市場需求量大、市場份額大。作為液晶面板的重要組成部分,偏光片也“順勢而為”,我國已成為偏光片產銷大國。截至2024年6月,全球已建成的2米及以上偏光片超寬幅生產線共19條,我國佔據其中的12條。
新興產業向前的步伐,離不開企業自主創新。恆美光電只是其中一支力量,眾多國產“黑科技”正蓄勢迸發、加速崛起,用創新書寫新興產業“向新”的答卷。(李唯一、蘭志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