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下“流程再造”到線上“多點開花” 廈門大學以“小切口”撬動作風大變革

近日,廈門大學的會議室裡氣氛熱烈,校黨委書記張榮面前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與會青年教師的“急難愁盼”——從跨校區科研協作的資源調配,再到學科交叉平台的建設等。
這場直面問題的座談,正是廈門大學7場“開門教育”專題座談會的生動縮影。連日來,校領導班子成員分頭帶隊,深入各個校區,與師生代表圍坐暢談,從教學科研的堵點到生活服務的痛點,認真收集意見建議,梳理形成“問題清單”,同步建立“我為師生辦實事”項目清單,涵蓋學科建設、學生就業、生活保障等方方面面,讓師生的“心聲”變成“回聲”。與此同時,該校聚焦服務效能提升,先后召開5次機關效能建設專題研究會,逐條分析問題清單中的“流程梗阻”,出台有關行動方案,明確“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流程優化2025年重點事項20余項,以制度創新打通服務師生的“最后一公裡”。
從會議現場的激烈討論,到項目清單上的具體舉措,廈門大學正以“開門聽意見、閉環抓落實”的務實姿態,從師生指尖可觸、心頭可感的小事入手改作風、優服務,增進民生福祉。
作風創優 管理服務更有溫度
“家中老年患者需要定期換藥,我們都不專業。”“臥床病人日常護理困難重重。”“術后帶管患者身體虛弱,往返醫院很不方便。”……針對患者提出的居家護理問題,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推出“互聯網+護理服務”,打造“線上申請、線下服務”模式,為居家護理人群提供胃管、PICC、尿管、普通傷口護理等服務,讓三甲醫院的高質量護理服務直通家門。
“師生要什麼,努力給什麼”,廈門大學以“作風形象創優行動”為抓手,推動各職能部門更新服務理念,讓服務既有力度也有溫度。
學生工作部(處)分類開展21場學生座談交流會,召開13場輔導員座談會,協調解決海外學生暑假需暫時搬離宿舍的重復搬遷問題和海韻學生公寓內機動車停放不規范等問題。
最讓學子們津津樂道的,當屬“樂學e廈”小程序的出現。這個集成全校活動資訊的“掌上寶典”,不僅能讓學生一鍵查詢學術講座、社團活動等學生活動,還能自由參與不同院系的思維盛宴。“上周剛聽了急救知識培訓,這周又去信息學院聽了挑戰杯宣講,在廈大,學科的邊界從來不是圍牆!”一位本科生用親身經歷點贊這個“跨學科共同體”給學習生活帶來的便利。
……
一件件關乎師生學習生活的小事得以落地解決,背后是一次次的細致調研、一次次的火熱研討和一次次的實干破題。這些點滴匯聚成流,讓師生對廈園的滿意度持續加分。
流程再造 辦事便利觸手可及
“現在刪單不用跑櫃台了,多卡報銷也順暢多了,特別是數電發票,確實方便!”一位經常辦理報銷業務的教師對近期變化感受明顯。針對師生集中反映的報銷審批效率問題,該校廣泛征求師生意見建議、建立線上審批系統、持續完善財務信息系統,通過電子化單據提交、自動化流轉、逐級在線審批,數字化“再造”審批流程,讓報銷流程實現從“紙質奔波”到“數據跑路”的跨越,審批過程如同裝上了“加速器”。
為破解部分服務事項辦理流程略為繁瑣的問題,廈門大學召開多場專題會議研討制定《廈門大學關於進一步提升機關服務效能 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行動方案》,啟動作風形象創優行動、辦事流程再造行動、基層減負拓展行動和數字技術賦能行動,多維度打通難點堵點,持續提升師生辦事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以前填申請表要像答考卷一樣逐項核對,現在鼠標點幾下就提交了!”本科生小吳剛在新版系統裡完成因私出國審批申請,屏幕上自動彈出的黨員專項申報鏈接讓他眼前一亮,“上次就忘了填黨員審批表,現在系統會智能提醒,太貼心了。”這場讓學生點贊的流程變革,源於該校對舊版因私出國出境審批鏈條的“精准瘦身”。過去,審批申請需先后經過輔導員、教學秘書、教務處、研究生院等多個環節,光表單填寫就涉及出生地、戶口所在地等20余項字段,黨員學生還常因漏填專項表格來回補手續。如今,該校通過數據共享實現表單簡化,砍掉非必要的審批節點縮短審批流程,並增加了專項審批觸發機制,審批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今年,該校將率先實現師生因私出國(境)線上審批、入職手續辦理、教職工考核數據填報、公務來訪車輛入校線上審批等5項高頻、面廣、量大的“一件事”高效辦理,重點推動科研材料用印、學生活動中心場地申請、海報張貼申請、信息資源申請、畢業生就業創業獎勵申報等21個服務事項優化辦理流程。
從“多次跑腿”到“一窗搞定”,從“多頭請示”到“線上秒批”,這些改變,正讓師生們在一次次掃碼預約、一回回線上提交、一趟趟就近辦理中,觸摸到流程再造釋放的服務效能。
基建煥新 民生福祉直抵心間
“求職找工作期間線上面試多,原本還擔心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這個面試間真是解決了大問題!”新聞傳播學院大四學生小林在學院新改造的面試間裡調試設備,牆上的隔音棉和背景板讓他直呼“專業”。這處由學院辦公室變身的“求職加油站”,正是學生工作部(處)近期落地的61間面試間之一。
廈門大學以“民生無小事”為指針,聚焦師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在基建改善與民生服務中寫下生動注腳。
“獨立衛浴,干濕分離,住宿環境越來越有‘家’的感覺了!”“盼了許久的燃氣管道終於入戶,炒菜都更有煙火氣啦!”“現在停車位規劃得明明白白,再也不用繞著小區‘搶車位’了!”住在校園裡的師生們你一言我一語,點贊聲此起彼伏——學生宿舍的溫馨修繕、老舊小區的煥新改造、教職工住宅的燃氣管道入戶工程等工作持續推進,正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涌動著觸手可及的幸福。
面對老舊小區改造“公要餛飩婆要面”的難題,該校廣泛聽取居民訴求,多次深入老舊教工住宅實地勘察、現場交流,科學制定並實施改造方案。在老舊小區硬件改造的同時,積極推進電梯加裝、燃氣管道建設、綠化景觀提升、適老化改造等“一次改到位”,避免反復開挖的“拉鏈路”既擾民又因重復施工造成浪費,實現“安全升級、景觀煥活、適老宜幼”三重蝶變,惠及近1400戶家庭。
從線下服務的“流程再造”到線上服務的“多點開花”,從服務效能的暖心提升到基建設備的硬核煥新,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正是廈門大學以“小切口”撬動作風大變革的生動實踐。(廈門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