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市翔安區司法局大嶝司法所:協同綜治中心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

2025年07月21日16:29 |
小字號

自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綜治中心2024年9月2日正式運行以來,大嶝司法所依托綜治中心整合轄區矛盾糾紛化解力量,通過陣地、信息、力量、機制的四維融合,實現從“單兵作戰”到“集團作戰”,從“事后處置”到“源頭防控”的轉變。通過空間聚合與機制創新,構建大嶝街道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

信息貫通:織密全域矛盾預警網​​

雙軌並行激活神經末梢。社區信息互通,10名社區調解主任每日輪值綜治中心,實時上報征地拆遷、婚姻家庭、鄰裡矛盾等苗頭信息,第一時間與街道綜治辦和司法所面對面溝通,做到端口前移,實時風險預警,矛盾糾紛早發現快解決,2025年上半年共排查矛盾糾紛214件。綜治數據共享,打通與大嶝街道綜治中心信訪、網格系統接口,實時獲取重點矛盾數據,實現“未動先知、精准干預”,2025年上半年該司法所聯合大嶝街道綜治中心化解矛盾糾紛22件。

力量協同:鍛造專業化法治戰隊​​

推動建設“司法主導+多元賦能”的專業化法治解紛戰隊。社區調解主任輪值大嶝街道綜治中心,司法所專職調解員及時排查矛盾糾紛,2025年上半年排查社區矛盾糾紛87件,遇疑難糾紛立即前往社區協助調解,提高調解成功率。街道聘請專職律師駐點綜治中心,深入參與轄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提供法律咨詢、協議審查、訴訟指引等專業服務,為重大糾紛調處提供扎實的法律專業支撐。司法所、街道相關部門、派出所等相關單位組成聯合宣傳隊,深入機場工地開展“商典法韻,營法同行”等系列法治宣傳活動,有效提升企業法律風險意識和合規經營能力,預防涉企矛盾糾紛發生,2025年進機場入企業針對性開展法治宣傳和法律咨詢活動4場。

機制創新:貫通閉環解紛全鏈條​​

創新構建“法治分流+專業調解+司法保障”全鏈條機制,進行三級分類處置,實現涉民生信訪矛盾高效化解。例如,大嶝機場航站樓某建筑項目公司項目負責人與班組長簽訂施工勞務分包協議書,但雙方因工人薪資、施工質量未達成一致等原因,產生糾紛,大嶝司法所組織工人、公司、班組就工資問題及班組退場問題進行協商調解,採取以下處置措施:

一是前端法治分流精准施策。根據“分清性質、明確管轄、轉辦督辦到位”原則,依托大嶝街道綜治中心設立“訪調對接法治分流崗”,由綜治中心接訪,根據案件性質進行分流,司法所調解員與駐點律師聯合分析調解,對部分可以通過民事渠道解決的信訪爭議,啟動“信訪轉調解”程序,實現群眾訴求“一窗受理、分類處置”,受理工作法治化。針對該起信訪事項,經駐點律師研判屬於勞動報酬爭議,當日啟動“信訪轉調解”程序,避免矛盾升級為群體性事件。

二是中端法理情融合實質化解。組建“律師+專職調解員法學咨詢專家”隊伍,駐點律師梳理《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法規依據,針對該起糾紛,調解員通過分批次、面對面、背靠背等方式組織4輪協商。通過“法律釋明+情緒疏導”雙軌調解,促成施工單位與農民工達成分期支付協議,並協調上級總包督促落實工資造表,通過農民工專戶支付,確保協議履行。

三是后端閉環監督保障權益。落實“一案三查”機制,即核查調解程序合法性、協議條款合規性,調解文書檔案規范性。建立及時跟蹤回訪制度,通過電話回訪確認所有尾款按期支付到位,13名工人均表示滿意。

大嶝司法所通過信息貫通“織網”、力量協同“鑄基”、機制創新“疏脈”,不僅實現了矛盾糾紛的“治已病”,更夯實了風險防控的“防未然”。未來,該司法所將持續深化法治與綜治中心的“化學反應”,讓多元解紛的根系深扎群眾土壤,以更精准的法治供給、更高效的協同機制、更溫情的民生護航,為廈門加快打造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杆之城注入不竭的法治動能。(廈門市翔安區司法局)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