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湘土尋跡悟初心,青春筑夢赴新程——福建學子赴湖南探尋高質量發展密碼

2025年07月21日17:11 |
小字號

近日,由閩南師范大學牽頭,聯合三明學院、廈門華廈學院師生組成的“追尋領袖足跡 擔當強國使命”福建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示范隊(湖南站)一行31人,奔赴湖南長沙、株洲兩地開展為期7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由閩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再生帶隊指導,成員涵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代表及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學院、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商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等多個學院的師生組成了一支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實踐團隊。

活動期間,隊員們把課堂搬進車間廠房,讓思政課扎根紅色舊址,在“三高四新”的湖湘熱土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生動樣本。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韶山、花明樓到橘子洲,隊員們沿著紅色地標,在紅色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深入山河智能、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等高科技企業,感受“大國重器”的智造脈動,體悟“志存高遠、堅韌不拔”的工匠精神與產業報國的赤誠情懷﹔駐足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籌備處舊址,在千年弦歌與現代產線的交相輝映中,深刻領悟教育鑄魂、科技賦能、人才驅動的戰略要義。

青春對話歷史:在紅色教育中堅定報國初心

實踐隊走進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回顧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斗歷程,於“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的初心回響中體悟教育精神。

隨后,實踐隊走訪韶山、花明樓等偉人故裡,從歷史場景與精神傳承的交融中領悟革命領袖的初心與擔當。

在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隊員們通過“鋒之聲”有聲圖書館、AR全息投影等數字技術,感受雷鋒精神的“年輕態”表達,探索科技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陳再生為隊員們現場講授思政課

陳再生為隊員們現場講授思政課

在橘子洲,陳再生以《沁園春·長沙》的創作背景為引,給隊員們上了一堂別具“湘”味的思政課,使隊員們更加深刻地理解青年一代的責任與使命。隊員許婧在心得中寫道:“站在偉人曾經佇立的地方,我真正讀懂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青春之問。”

青春智造未來:在科技前沿彰顯創新銳氣

實踐隊在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參觀

實踐隊在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參觀

實踐隊走進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業,實地感受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車間內,現代化智能技術高效而精准,從精密零部件加工到大型設備組裝調試,每道工序都凝結著工匠智慧。“原來大國重器是這樣煉成的!”隊員章海龍在參觀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時忍不住贊嘆。

在湖南博物院,VR、全息投影等技術讓文物“活起來”,展現了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簡牘中“經世致用”的哲思躍然指尖。來自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隊員蔡靜穎激動地說道:“我從未如此近距離感受科技創新釋放的強大動能!”從企業車間到智慧場館,隊員們在科技前沿見証“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生動實踐。

青春接力奮斗:在匠人故事裡讀懂“人才”的真諦

在岳麓書院“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匾額下,隊員們深刻領悟千年學府的育人智慧,從傳統書院的現代傳承裡,讀懂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四代人,一輩子,就做鐵路這一件事。”在粵漢鐵路株洲總機廠籌備處舊址聽完株洲機廠老員工的講述,來自計算機學院的隊員謝彤在本子上飛快記錄:“原來‘工匠精神’不是抽象的口號,是一代代人把青春換算成毫米級的精度。”

走進湖南這些領跑科技前沿的企業、底蘊深厚的院校,實踐隊對“人才”的理解逐漸立體起來,指導老師蔡志雄與大家交流道:“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不是與科技對壘,而是成為科技的應用者和駕馭者。我們應該意識到,未來人才必須打破專業壁壘,在學科交叉處尋找創新點。”

企業員工為實踐隊講述祖孫四代堅守鐵路的故事

企業員工為實踐隊講述祖孫四代堅守鐵路的故事

通過此次活動,隊員們不僅見証了科技的強大力量,領略了人文的深厚魅力,深化了對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理解,更加明晰了青年一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責任擔當。大家紛紛表示,要將“心憂天下、經世致用、敢為人先、堅韌不拔”的湖湘精神融入日常學習與生活,把湖湘大地的所見所感轉化為強國建設的青春實踐。(文/圖 潘懷杰 白欣琳 曾可熠)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