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明溪:校園開放,僑鄉暑期別樣精彩

胡坊學校的暑期非遺課堂上學生學做茶花燈。
城關中學學生暑期在學校圖書館靜心閱讀。
“沒想到學校開放,還安排特色課程,孩子暑期能學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技能,這服務真做到我們家長心裡了!”7月17日早晨,三明市明溪縣第二實驗小學校門口,家長王倩的話語難掩開心與感動。
校園裡,到處傳來歡聲笑語。操場上,體育老師帶領孩子們跳繩比賽,加油聲此起彼伏﹔科技教室裡,學生們圍著實驗台,緊盯機器人編程演示,不時發出驚嘆﹔美術室內,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畫作漸次呈現。這些場景,正是明溪縣暑期校園開放活動的生動寫照。
作為福建內陸新僑鄉,明溪縣出國人口佔總人口12.6%,僑眷僑屬約5萬人,留守兒童暑期“看護難”成突出問題。“暑期裡,孩子們往往只能由年邁的祖輩照看。老人們精力有限,不僅難以輔導孩子學習,更無法保障孩子的安全和豐富他們的假期生活。”明溪縣教育局副局長葛麗娟介紹,對此,不少家長憂心忡忡,每到暑期就愁眉不展,不是擔心孩子在家沉迷電子產品,就是擔心外出玩耍發生意外。
民有所呼,教有所應。為了解決這一社會難題,去年,明溪縣教育局在暑期來臨之前,就深入開展了前期調研摸排工作,詳細了解縣域內孩子們的暑期安排情況以及家長們的實際需求。在充分掌握情況后,經過反復研討和精心策劃,推出校園開放活動,受到家長、學生的歡迎。於是,今年繼續開展這一活動。目前,全縣12所中小學開放圖書館、體育場等5大類60余個場地,聯動6處校外空間,為學生搭建起安全廣闊的活動平台。
校園開放絕非簡單“開門”,更要讓學生學有所獲。明溪縣教育局指導各校構建“學科輔導+興趣社團+勞體結合”三維課程體系,設計紅色、觀鳥、科技等15項課程,預計授課2620節,253名教師參與。
“明溪籍紅軍浴血奮戰,兩次戰斗殲敵400余人,繳槍700多支,這是第五次反‘圍剿’東方戰線的重大勝利……”明溪縣實驗小學的紅色教育受到孩子們的歡迎。課堂上,黃微老師生動講述銅鐵嶺戰役。此外,依托本地紅色資源,組織學生走進教育基地,在紅色遺址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明溪縣胡坊學校的非遺課堂同樣精彩。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剪彩紙、做茶花燈,一件件作品誕生時,自豪笑容綻放在稚嫩臉龐。“上的都是自己喜歡的課。你看我這茶花燈多漂亮。暑假過得太有意義了!”學生陳曉藝舉著自己的作品說。
夕陽西下時,校門又熱鬧起來。孩子們攥著剪紙、捧著畫作、舉著自己的漆扇等作品,像一群滿載而歸的小候鳥。“媽媽你看!我的非遺漆扇!”“奶奶,這是我剪的蝴蝶,給你當書簽!”歡聲笑語漫過校門,在夏日的晚風裡飄蕩,把教育的暖意送進了千家萬戶的心房。(林銘水 王翠萍 吳祥興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