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發展智能建造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四批)》發布 廈門9條經驗做法入選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發布《發展智能建造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四批)》,廈門在完善政策體系、豐富技術體系、培育產業體系等方面的9條經驗做法,獲高度認可,向全國推廣,為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城市案例。據悉,此次廈門入選經驗做法數量,居全國前列。
具體來看,完善智能建造政策體系方面,廈門市出台中長期政策規劃——《廈門市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發展智能建造新質生產力作為2025-2029年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主要目標,高位推動智能建造中長期發展。廈門市還發布第二批智能建造試點企業名單,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建筑工程總承包企業以及勘察設計、裝備制造等細分領域骨干企業。
同時,廈門市印發《廈門市促進智能建造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並出台信用政策,激勵試點企業和試點項目積極應用智能建造技術。已有35家設計企業、63家施工企業、40家監理企業,獲得信用激勵。
豐富智能建造技術體系方面,廈門市發布2024年智能建造試點工程項目名單,並發布11項智能建造技術指引。其中,3項智能裝備建設指引,用於規范工程裝備的安裝、使用、拆卸、維護等﹔7項建筑機器人建設指引,用於指導項目規范化應用建筑機器人﹔1項互聯網平台建設指引,加快推動智能建造產業鏈融合創新。廈門市還發布建筑機器人補充計價依據和計價方法,明確建筑機器人的使用成本和費用計算方法。
對於培育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廈門市積極建設建筑產業互聯網平台,打造基建工程產業互聯網一體化平台,構建“監管-參建單位-工地現場”三級管理體系,在本地重點工程中積極試點應用,推動產業數據互聯互通,強化企業優化資源配置能力。通過舉辦智能建造技能競賽、技術研討會和專題培訓會等活動,廈門市提升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推動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升級。
市住房和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市通過政策、技術、產業、人才多維度協同發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且可復制的智能建造發展路徑。(記者 朱道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