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守正創新·為僑服務”系列報道之四
廈門海滄區僑聯僑史研究會:從僑史溯源到僑心聚力 讓僑鄉記憶化作“連心橋”

廈門是著名的僑鄉。近年來,在新時代僑務工作背景下,廈門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以下簡稱廈門市僑聯)以“守正創新”為工作主線,積極探索為僑服務新路徑,構建起“暖心、聚力、賦能”三位一體的僑務服務體系,通過數字化賦能、平台化運作、項目化推進,打造出具有廈門特色的為僑服務新模式,讓僑界群眾切實感受到“娘家人”的溫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廈門市僑聯成立75周年。75載風雨兼程,廈門市僑聯始終堅守“以人為本、為僑服務”宗旨,緊密圍繞中心大局,在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與方法,為廈門的發展和海外僑胞的福祉作出貢獻,譜寫為僑服務新華章。今日推出廈門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守正創新·為僑服務”系列報道第四篇。
廈門海滄,是東亞航海時代的重要起點、明中后期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也是閩南文化的基因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滄歸僑僑眷有2萬多人,生活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的海滄僑親超過15萬人,具有深厚的華僑文化底蘊。
作為海滄區僑聯拓展海外聯誼而搭建的平台,海滄區僑聯僑史研究會自2017年4月成立以來,始終緊緊圍繞僑務工作大局,結合自身職能和職責優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打造資源共享、文化溝通平台,團結學者和僑史愛好者關注海滄僑鄉文化,開展僑史僑情研究,推進海滄文化建設。
近年來,海滄區僑聯僑史研究會聯合區政協文史委出版《廈門海滄文史資料》第九輯(絲路鄉賢)、第十輯(海滄僑批故事)、第十一輯(海滄人在南洋)、第十二輯(海滄僑塚集錄),充分展示了海滄的僑鄉文化﹔舉辦海滄首屆僑史論壇,來自海滄各個姓氏宗親、華僑(宗親)社團代表、海外嘉賓等100余人參加活動,會上聘請多名海內外僑史研究的專家學者作為僑史研究會顧問,深入挖掘海滄的僑鄉文化﹔舉辦僑情僑史座談會,深化海滄僑史研究,集思廣益,形成了海滄僑史研究十四條建議。
海滄區僑聯第二屆僑史研究會換屆大會。海滄區僑聯供圖
此外,海滄區僑聯僑史研究會聯合區政協文史委開展海滄族譜收集工作,目前共收集族譜60部。該研究會與廈門市僑聯、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共同合作,歷經數年形成《廈門僑鄉歷史文化資料匯編叢書·海滄卷》,並於2019年底出版,全書一套6冊由新陽卷、東孚卷、海滄卷組成,共380萬字,全面挖掘整理了海滄僑鄉歷史文化資料,內容涉及民間歷史文獻、民俗及各類儀式紅榜、僑鄉建筑、華僑家書、歸僑口述、宗親組織管理文本、家族紀事和僑鄉名人等各類資料,有助於僑鄉僑史僑跡的保護,也為后續開展僑鄉乃至僑史研究奠定基礎。2020年8月舉辦《廈門僑鄉歷史文化資料匯編叢書·海滄篇》首發式暨贈書儀式,廈門市僑聯、華僑博物院、陳嘉庚紀念館、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等48家單位代表70余人參加。
海滄區僑聯組織僑史骨干座談會。海滄區僑聯供圖
作為海滄區密切聯系海外華僑華人宗親社團的交流品牌,海滄區僑聯僑史研究會“同心同根 鄉情鄉約”華僑(宗親)社會組織平台借助海滄的姓氏宗親、社團與海外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幫助海外華僑華人尋根謁祖及歸僑僑眷尋親。近五年累計有15批次220余人出訪,如,海滄華僑三都聯誼會、石塘謝氏世德堂華僑聯誼會、祥露社區華僑聯合會組團赴海外開展訪親聯誼活動,文山堂華僑聯誼會應邀參加馬來西亞檳城“文山堂”宗祠重修落成慶典活動,區僑青會副秘書長林宏文帶隊到馬來西亞檳城交流,區僑青會共同會長江志民、區僑聯兼職副主席、嵩嶼街道僑聯主席林國寶一行6人應邀赴菲律賓參訪等。近五年接待海外僑胞80余批次1700多人次,密切海內外僑界聯系,促進兩岸宗親往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滄區僑聯僑史研究會推動下,海滄目前共有15個民政局注冊的基層僑團,各僑團依托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如,新陽街道新垵村詒谷華僑文化交流中心接待海內外邱氏宗親120余人參加本村保生大帝進香民俗活動﹔新陽街道祥露社區華僑聯合會去年重陽節接待馬來西亞庄嚴宗親總會65人回鄉省親並舉辦“2024年祥露社區海外鄉親聯誼暨引僑資座談會”。同時,各僑團累計出訪11批次192人次,如,東孚街道僑聯等出訪參加海外僑團周年慶及宗親懇親大會。
在引導僑界群眾熱愛公益事業上,各僑團積極作為。如,石塘謝氏世德堂華僑聯誼會出資50萬元修繕祖廟傳承祭祖文化,為非遺送王船活動捐款4萬元﹔會同海外華僑鄉親設立慈善基金,堅持每年“六一”走訪慰問育才小學,為優秀學子發獎學金、為老人發慰問金﹔牽頭設立石塘教育促進會,為育才小學百十年校慶募集款項220多萬元,出資28萬元捐建“育德亭”等。
海滄區僑聯組織參觀長泰僑史館。海滄區僑聯供圖
在海內外聯誼上,海滄區僑聯僑史研究會推動與海外的聯絡交流,根植深情厚誼,加強文化交流,助力海滄招商引資和鄉村振興。其中,海滄區石塘謝氏世德堂華僑聯誼會獲評2021-2022年度全國僑聯系統“僑胞之家”典型選樹單位,華僑三都聯誼會、新垵村詒谷華僑文化交流中心“僑胞之家”獲省僑聯“五有”僑胞之家,兩家僑團被評為區3A等級社會組織。在公益事業方面,各僑團在捐資助學、關愛老人、宗祠修繕、文化建設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增強了僑界群眾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接下來,海滄區僑聯僑史研究會將繼續加強僑史和僑務理論研究,充實僑史和僑務理論研究專兼職隊伍﹔積極開展僑鄉實地調研,充分展現僑鄉僑情變化﹔加強與其他僑史學會的學習交流,不斷豐富和完善區僑聯僑史資料庫﹔繼續挖掘海滄僑史文化,積極推動設立尋根平台。(林林 林芳)
相關鏈接:
廈門仙岳山福德文化廣場片區:多場所聯動綻放華僑文化魅力 打造僑胞交流新高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