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走進福州街坊 讓更多鄉村“被看見”

人民網福州8月6日電 (林銘賢、實習生陳繆妙)“青年是社會最有活力的一群人,鄉村是文化最深的根。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人聚在一起,一定可以碰撞出更多創新的火花。”在福州三坊七巷海峽建筑師家園,台青陳旻沁的這番話收獲了兩岸青年的掌聲。
近日,由福建省青年建筑師協會主辦的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第四屆海峽鄉建鄉創系列活動在福州舉辦,兩岸專家、鄉建鄉創團隊以及來自22所兩岸高校的約80名師生和10個台灣建筑行業協會的專業人士參與本次活動。
5日上午,兩岸青年深入福州蒼霞新城社區等地開展實地調研,了解社區規劃與發展歷程,圍繞社區公共區域、功能性空間等利用情況與需求,同住戶展開交流。
台灣青年在蒼霞新城社區聽取講解。人民網 林銘賢攝
調研現場,台青林芯慈格外細致地詢問了當地老年居民在出行、娛樂等方面的生活所需——兩岸青年需要通過現場走訪,完成社區改造“快速設計”的任務,並於次日進行路演。“在台灣,為老年人設置的空間規劃得非常完善,我想把台灣的經驗放進這次設計路演裡。”林芯慈說。
跨界自造鄉建鄉創團隊執行長吳斯坦常年奔走在促進兩岸鄉建鄉創合作的一線,見証了一批批台灣青年在大陸實踐、成長、扎根。“近幾年,我們定期組織鄉建鄉創實習營,這次帶著台灣青年來福建親眼看看,希望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入了解大陸的發展。”他表示。
在福建,匯聚兩岸力量開展鄉建鄉創工作已有廣泛實踐。2014年,福建借鑒台灣社區營造經驗,在大陸首創以鄉建鄉創為主題的閩台合作模式﹔2018年,福建作為首個出台兩岸鄉建鄉創合作交流支持政策的省份,鼓勵台灣專業人才來閩參與鄉村建設。
政策搭橋、機制對接、情感牽引,打通了閩台鄉建鄉創合作的“最后一公裡”,越來越多台灣青年跨越海峽、來到福建,與大陸同胞攜手探索鄉建鄉創新路徑。
今年是學習科技農業的台青李兆祥第三次來到大陸參與鄉建鄉創系列活動。“台灣有很多社區營造經驗,我也學習過很多這方面知識。大陸有廣闊的空間,我希望能把所學帶到這裡、用在這裡。”他笑著分享道。前些天,他剛剛在三明市三元區岩前鎮參與鄉建鄉創項目,以鋼鐵為材料構筑大地景觀藝術作品,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兩岸青年鄉創薈·兩岸高校設計交流展現場。人民網 林銘賢攝
實地調研結束后,兩岸青年鄉創薈·兩岸高校設計交流展在海峽建筑師家園舉行。兩岸鄉建鄉創團隊與青年圍繞“社區營造”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分享鄉建鄉創實踐經驗、文化傳承心得,在場嘉賓收獲頗豐、感觸良多。
“鄉建鄉創聽起來是一項大工程,但起點就是每位有想法、有行動的青年。”陳旻沁說,“無數微小的設計,可能慢慢地就會改變一個村落的樣貌,甚至讓這些地方‘被看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