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廈門分行:深化警銀協作,筑牢反詐防線

人民網廈門8月13日電 (記者陳楚楚)作為廈門金融系統反詐主力軍,中國農業銀行廈門分行(以下簡稱“農行廈門分行”)在深化警銀協同、構建受害者保護體系上積極探索實踐。近日,廈門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專門就該行在反詐工作中的突出貢獻致表揚信,農行廈門分行安全保衛部總經理林志向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了該行的反詐創新路徑與實戰成效。
“今年1月,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視頻會議錨定‘推動打擊治理向縱深發展、堅決守護公民財產安全’的核心目標,為全國反詐工作指明方向。”林志向說,面對當下電詐犯罪組織形式集團化、犯罪形式復合化、詐騙手段迭代升級等新特點,單靠某一方力量難以根治,需要社會各界與政法機關形成合力,構建“全民反詐”格局。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近年來,農行廈門分行在總行的指導支持下,積極與公安機關緊密攜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受害者保護合作新機制。其中,“銀安通”系統在這套機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通過‘銀安通’系統,我們與公安機關實現了高風險交易信息的實時共享,構建起‘預警-研判-勸阻-止付’的閉環流程,提升反詐工作的精准度與時效性。”林志向介紹,例如在2024年底,該系統精准監測到某客戶存在異常轉賬行為。經偵查中心迅速研判並推送線索,民警第一時間上門勸阻,成功幫助客戶識破騙局,有效遏制了一起潛在的大額詐騙案件,避免了群眾重大損失。這一案例正是印証該合作機制實戰成效的生動體現。
追溯警銀協作根基,林志向表示,早在2019年,該行聯合廈門警方建成全國農行系統首個市級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戰略合作基地,開創“分行對接市局、支行聯動分局、網點聯通派出所”的三級聯防模式。依托此架構,2023年以來,移送線索協助破獲千萬元級詐騙團伙,櫃面成功堵截多筆異常取現並配合抓獲涉案人員,警銀合力持續增強﹔成功保護近七萬疑似受害人,避免損失超億元,返還近七百筆資金、追回損失近三千萬元,獲多方感謝信與錦旗。
為進一步提升預警精准度,農行廈門分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自主研發了“賬戶智能監測管控平台”。林志向介紹,該平台整合行內外多維度數據,構建起涉詐賬戶事前預警、事中攔截、事后處置的全流程防控體系,涉案賬戶預警率超90%,超七成高風險賬戶在警方介入前便能實現精准管控。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農行廈門分行個人涉案賬戶月均數降幅超60%,降幅穩居同業首位。“賬戶智能監測管控平台”先后獲評“廈門市第三屆金融科技優秀項目”“福建省‘支付衛閩 反詐同行’競賽”第一名。
除了技術防控與警銀聯動,農行廈門分行還十分注重反詐宣傳教育。該行創新“線上傳播+線下滲透”宣傳模式,反詐短視頻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獎項,進社區、企業、校園開展定制化宣傳近千場,助力營造“全民反詐”濃厚氛圍。
談及未來,林志向表示,農行廈門分行將深化前沿技術應用,推動“警銀聯合辦公室”實體化運作,探索涉案資金快速返還機制,打造“15分鐘反詐服務圈”,以金融擔當護航平安廈門建設,為金融反詐提供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