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e評 | 新時代山海協作需要清朗的網絡空間

福建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強調,堅持把新時代山海協作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形成極核帶動、多點支撐、山海互濟、全域協同的發展態勢。
這一戰略的核心在於協同發揮政府與市場雙重作用,通過區域間資源、人才、技術等要素流動、整合,實現區域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然而,當前網絡空間中存在的造謠誹謗、虛假信息等問題,猶如一道道無形的“數字關卡”,阻礙著要素的流動。
福建作為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約70.6%的稅收、約70%的GDP、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4%的經營主體數。近年來,部分網絡媒體、網站平台和“自媒體”違法違規發布傳播涉企侵權信息,干擾福建省企業正常經營,對福建省經濟高質量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涉企網絡侵權為何屢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違法成本低,二是傳播速度快,三是維權難度大。一些自媒體為博眼球、賺流量,不惜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讓企業疲於應對。
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為優化網絡環境,今年2月以來,福建省委網信辦聯合發改、公安等多部門開展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專項行動,重點針對造謠誹謗、集納虛假負面信息、網絡暴力等15類涉企網絡亂象進行集中整治。
截至目前,已處置違法違規信息80余萬條,關閉賬號16萬余個。僅查刪涉興業銀行、福耀、安踏、寧德時代、紫金礦業等30余家福建省知名企業侵權信息就達7100余條,封禁專門編造海安橡膠、德爾股份等擬上市企業謠言、惡炒負面信息的等賬號100余個。公安機關共偵辦涉企網絡犯罪案件近60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00余人,涉案金額達1.2億元。
除了深入一線解決難題,省委網信辦還打出“組合拳”,不僅多形式、多角度宣傳解讀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有關政策法規,還全覆蓋、精准化摸排梳理,全力服務重點企業,例如與省內上市企業召開座談會、一對一宣講,形成強大傳播聲勢和合力。
優化營商網絡環境,重要的是長效機制的建立。為此,省委網信辦建立專項行動與日常監管聯動機制,指導省內10余家重點平台健全內容審核機制﹔開展7×24小時專項巡查,及時研判處置突發性違法有害信息﹔深化網信和發改、公安等部門協作機制,制定“涉營商環境網絡輿情指標體系”,強化相關輿情應對處置手段﹔在福建省互聯網舉報平台PC端、手機端及閩政通“易企辦”平台開設“深化開展優化營商網絡環境”舉報專區,運用信息化手段暢通舉報渠道。
尤其是省委網信辦聯動省市縣網信系統、政府職能部門、新聞媒體、科普機構、網站平台,建立的省市網絡辟謠聯動機制,從加強謠言源頭監測、暢通查証渠道、注重依法懲處等方面形成網絡辟謠合力。
清朗的網絡空間不僅在於清除污濁,更在於培育沃土。落地福建南平的“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推動福建相關話題頻上熱搜,快手、抖音等主要網絡社交平台對“福建”“南平”“武夷山”的搜索量暴增200倍,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這充分証明,好的網絡環境能轉化為發展優勢。
新時代的山海協作,需要清朗的網絡空間保駕護航。福建省委網信辦以專項行動為起點,書寫用清朗網絡護航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福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彭莉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