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與客家記憶永留心間——廣州師生龍岩研學圓滿結營

古田會議會址前合影
走進紅色交通線紀念館
體驗提線木偶
“鼓”動人心
點火,情景模擬長征出發壯行儀式
走進臥龍書院
“能來到古田會議召開的地方參加研學,親身體驗革命先輩的足跡,重溫古田會議的光輝歷史,還探索了客家土樓蘊含的生態智慧與文化印記,這段經歷讓我無比激動與難忘。”廣東華僑中學初二6班學生王宜涵在“走進紅色聖地,探究客家生態”廣州學生來岩研學實踐活動結營時,難掩心中的激動。8月17日,這場為期五天的研學活動圓滿落幕,170余名廣州師生在龍岩的紅色熱土與客家聚居地中收獲滿滿,為這段特殊的“行走的課堂”畫上了句號。
此次研學實踐活動由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龍岩市教育局、廣州市教育局共同組織,是兩地教育交流與資源共享的重要體現。活動中,師生們走進龍岩的紅色聖地,在古田會議舊址等革命遺址前,聆聽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偉大精神﹔深入客家聚居地,近距離接觸客家土樓,探尋其中蘊含的生態智慧與獨特文化。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龍岩,初到這裡就被深深吸引,現在更是覺得不虛此行。”廣東仲元中學高二學生羅壹笑著說,這裡既有山水環繞的清新,又有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安逸又充滿活力的氣息讓人印象深刻。“通過這次研學,我深入了解了龍岩的紅色歷史,在觀察中觸摸到了歷史的余溫,在實踐中領悟到了紅色精神,這比課本上的文字更加生動有力。”
廣州市南沙麒麟中學級長黃慈恩全程參與了此次研學活動,她對學生們的收獲感到十分欣慰:“這次研學讓學生們深入了解了龍岩的紅色文化,學習到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拓寬了視野。他們通過參觀土樓,體驗客家土樓的建造過程,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好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研學中留下了難忘的成長記憶,這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很有意義。”同時,黃慈恩也表示,希望有更多這樣的“行走的課堂”,讓學生們能從課本走向實踐,在親身體驗中收獲成長。
據了解,龍岩與廣州雖相隔千裡,卻因紅色歷史緊密相連,中央紅色交通線曾串聯起兩地的革命星火。在深厚歷史情誼的土壤上,34所廣州學校與38所龍岩學校結對共建,截至目前,已有1700多名學生實現雙向研學交流,續寫著兩地資源共享、教育交流的新篇章。此次研學活動的圓滿結營,不僅讓廣州師生們對龍岩的紅色文化和客家生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進一步增進了兩地的聯系與情誼,為未來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紅色與客家記憶永留心間。”返程之際,不少學生表示,這次龍岩研學之旅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革命先輩的精神和客家文化的魅力將一直激勵著他們。他們會把在龍岩的所見所聞所感分享給身邊的同學和家人,讓更多人了解這座充滿紅色記憶與生態智慧的城市。(記者 盧麗寬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