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速度下的“美圖速度”

2025年,AI大模型迭代周期已經從年縮短到月,隨之而來的是AI應用的百花齊放。
作為最早實現AI應用商業閉環的公司之一,美圖公司於8月18日交出了一份頗具吸引力的上半年“成績單”。
數據顯示,美圖公司主營業務的AI滲透率已接近90%,訂閱模式也成為日益清晰的核心商業模式。“實際上,這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變化。”美圖公司創始人吳欣鴻坦言。
當行業在算力競賽中不斷加注時,美圖公司把更多資源投向了產品體驗和用戶場景的深度融合。
這是一種看起來有些“慢”的策略,但結果是美圖的用戶留存度和滲透率都在增加。2025年上半年,美圖付費訂閱用戶同比增長42%,呈現出加速度的“快”。
在技術變革加速的當下,這家擁有2.8億月活躍用戶的公司給出了一個獨特的解題思路:真正的速度不是跑得多快,而是知道在哪裡該停、在哪裡該跑。
“更多是順勢而為。”正如吳欣鴻在專訪中反復提及的,在順勢而為中找准焦點,在應用落地中重塑價值,要有自己的節奏。
美圖的“快”
2025年上半年,美圖公司實現總收入達18億元,同比增長12.3%﹔經調整后淨利潤4.67億元,同比增長71.3%。
亮眼的業績增長背后,有一個指標被公司視為更核心的支撐。
在吳欣鴻心裡,最亮眼的數字不是營收,而是月活躍用戶數:2025年上半年,全球月活達到2.8億,同比增長8.5%。“我們心裡清楚,月活是根,是商業化的底氣。底盤大了,收入的空間自然就寬了。”
收入快速增長的動力正源於這一用戶“底盤”上的商業化深化。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依托AI應用的技術突破與用戶規模的持續擴大,美圖付費訂閱用戶數達約1540萬,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超42%,付費訂閱滲透率達5.5%。
“這兩個數字創新高,其實都在預期裡。”面對“5.5%的滲透率或是天花板”的說法,吳欣鴻笑著搖頭:“很多行業的付費滲透率都可以做到20%以上,比如在線音樂,即便是在影像賽道裡,也有企業做到20%以上的滲透率,現在離‘頂’還早著呢。”
深耕國內市場同時,美圖公司的全球化腳步也在加快。上半年,美圖全球月活躍用戶數為2.8億,同比增長8.5%。其中,中國內地以外市場月活躍用戶數為9800萬,同比增長15.3%。
和許多企業靠強運營出海不同,美圖選擇了“產品自己走路”的路徑,像Canva、Notion那樣,讓好產品靠實力說話。“產品力夠硬,用戶自然會買單。”吳欣鴻說。
在“AI換裝”“畫質修復”“AI閃光燈”等創新功能的推動下,美圖旗下產品如美顏相機、Wink、美圖秀秀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取得了應用商店的總榜或分類榜第一。
過去兩年,AI應用公司大多隻做單點突破——產品或許亮眼,卻難真正解決用戶的核心問題。而今年以來,隨著底層技術的升級和工作流的深化,AI帶來的影響正從“工具幫忙”轉向“組織重構”的深層變革。
2025年被業內視為AI Agent“爆發元年”。有業內人士直言,2025年Agent技術與商業價值持續釋放,技術硬實力與場景落地能力將成為決勝關鍵。
記者注意到,AI Agent產品RoboNeo成為美圖今年唯一新品,被寫進2025半年報裡。在沒有內部矩陣導流、零市場預算的情況下,實現了月活躍用戶數突破百萬的成績。
在財報發布會上,吳欣鴻透露,公司后續會加快速度,強化RoboNeo的生產力屬性,重點開發適配生產力場景的網頁版。同時,提煉全球用戶的共性需求,力求推出的功能能讓所有用戶都用得上。
也許就像投資者說的,未來的贏家,不會是隻懂技術的“學霸”,而是能把技術、場景和商業玩到一塊兒的“生態玩家”。
美圖的“慢”
“我們不是大模型公司。”吳欣鴻說得干脆。
作為一家AI企業,美圖不執著於自研大模型,更在意應用層的創新——慢一點,沉下心解決用戶的真痛點。
這其實也日漸成為一種共識:AI的價值,不在於它能做什麼,而在於它解決了什麼問題。應用層的競爭邏輯更加清晰:解決用戶需求,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近年來,美圖公司的所有決策幾乎都圍繞“為用戶創造價值”轉,訂閱制商業模式就是這麼“磨”出來的。
“這是摸爬滾打很久才定下的路,驗証了這麼久,我們相信這是最適合自己的模式。”吳欣鴻說。
訂閱制不只是收入結構變了,更把用戶關系重新搭了起來:用戶願意付費,說明更認可、更常使用,反過來又推動產品迭代、生態成長。吳欣鴻表示,“這是個正循環,既是我們主動調整,也是被時代推著走到這一步的。”
技術再先進,不能轉化為用戶價值都是空談。美圖在夯實技術底座的同時,也在深耕電商設計、口播視頻等垂類場景。
根據財報顯示,18億元營業收入中,影像與設計產品貢獻了超七成,除了美圖擅長的生活場景收入,近幾年新拓展的電商、口播等生產力領域收入,也是營收的重要來源。
比起追求“啥都做的平台”,美圖選擇順勢而為地“做深不做廣”。吳欣鴻以電商領域為例,目前,電商行業數字化程度高,對生產力工具的需求旺﹔而且市場足夠大,利於長期深耕,“要是每個行業都淺嘗輒止,競爭力肯定上不去。”
當然,“順勢”並非被動等待,而是基於對行業、用戶、技術的深刻洞察后,主動選擇那條阻力最小、價值最大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美圖深入場景應用的價值,也獲得了行業的關注:今年5月,阿裡與美圖簽訂18億元的戰略投資,雙方還要在電商平台、AI技術、雲計算這些領域展開合作。“阿裡是全球電商巨頭,我們能借鑒他們的經驗和認知,實現業務協同,生態就能建得更穩。”吳欣鴻說。
與此同時,在商業回報和長期競爭力上,美圖公司也在尋找平衡。作為最早盈利的AI公司之一,它的研發投入仍佔營收的25%左右。
“這狀態很健康。AI時代是全球競爭,研發投入就是我們造世界級產品的底氣。”吳欣鴻的篤定,源自他對多次技術變革的觀察與實踐。
從互聯網到AI時代,吳欣鴻深諳其中的變與不變:變的是,底層技術的不斷升級,交互界面也在變化。AI時代,自然語言成了最新的“對話方式”。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影像與設計賽道的需求一直都在,用戶的期待也從未走遠。
在吳欣鴻看來,AI時代,影像創作工具會越來越多,內容也會越來越豐富。影像就像人的眼睛,是感知世界、行動決策的重要能力。在AI時代,它的意義隻會比以前更重。
正是基於這種洞察,聊到未來時,吳欣鴻態度明確:“我們是聚焦影像賽道的AI應用公司。從一開始就在這兒,以前做互聯網應用,現在做AI應用,將來也大概率這樣。”
業務上把影像AI做透,戰略上盯著生產力和全球化使勁,“能把這些做好,就很不容易了。”這位閩南企業家的話裡,透著務實的堅持。
美圖公司一直扎根廈門,“做影像產品得有匠心,在這兒能安下心,簡單純粹,心不飄。”吳欣鴻說。
從美圖公司出發步行十分鐘,便能抵達海邊。夜晚坐在沙灘上,抬頭便是滿天繁星。或許,這家企業已在AI的天空裡,找到了自己的“北極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