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  廈門“走進銀城·唱響同安”主題調研採訪活動舉行

2025年08月26日09:4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廈門8月26日電 (記者張萌、陳博)肉厚、味甜的“鳳梨穗”龍眼挂滿枝頭,無籽、皮薄的“子彈頭”檸檬散發著誘人香味……處暑已至,秋意盎然,近一段時間以來,廈門市同安區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碩果累累的龍眼林。人民網記者陳博攝

碩果累累的龍眼林。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近日,由同安區委宣傳部主辦的“走進銀城·唱響同安”主題調研採訪活動舉行,40余名來自中央、省、市的媒體記者深入農業一線,實地探訪並感受千年銀城在奮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中煥發的鄉村振興新活力。

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實挂滿枝頭。人民網記者陳博攝

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實挂滿枝頭。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800多畝龍眼樹,年產約30萬公斤,比去年大幅增長……”調研當天,經過一段蜿蜒山路,成片成片的龍眼林映入記者眼帘,枝繁葉茂間,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條,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澤……廈門綠帝有機桂圓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得益於皮薄、肉厚、籽小、味甜的特點——“鳳梨穗”龍眼不僅可作為鮮果供市民游客採摘選購,加工焙干后的桂圓干等產品也深受市場青睞。

皮薄肉厚的龍眼,令人垂涎欲滴。人民網記者陳博攝

皮薄肉厚的龍眼,令人垂涎欲滴。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記者了解到,作為廈門龍眼種植核心區,同安的龍眼栽培歷史可追溯至400多年前。數據顯示,目前全區龍眼種植面積近3萬畝,種植主體達733戶,覆蓋8個鎮街50多個村居,其中汀溪、蓮花、新民街道等已成為核心產區。近年來,通過高接換種、科學管理等技術推廣,同安區龍眼產量與品質持續提升。今年更是迎來大豐收,預計總產量達4.5萬噸。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同安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除了打造“一村一品”平台助力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外,該區還依托舉辦龍眼採摘節等特色活動,進一步整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休閑度假資源,逐步構建起了“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產業,進一步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採風團參觀檸檬基地。人民網記者陳博攝

採風團參觀檸檬基地。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農戶正在採摘檸檬。人民網記者陳博攝

農戶正在採摘檸檬。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此行第二站,採風團一行來到了位於蓮花鎮蓮花村的檸檬基地。放眼望去,鮮嫩翠綠的台灣香水檸檬“藏身”於寬大的枝葉間,未見其形,可沁人心脾的香味已扑面而來……“香水檸檬無籽、多汁、皮薄,維生素C含量是傳統黃檸檬的二十多倍,果香濃、酸度適中,市場認可度很高。”基地負責人手捧“子彈頭”形狀的檸檬高興地說。

基地負責人介紹同安香水檸檬種植情況。人民網記者陳博攝

基地負責人介紹同安香水檸檬種植情況。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據悉,經過近20年培育,目前蓮花村已形成田園與山地結合的規模化種植基地,年產量達數萬斤,現已成為廈門乃至福建重要的檸檬直供地。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種植戶們還探索了老冰糖檸檬膏、檸檬片、檸檬香囊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使得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

形似“子彈頭”的香水檸檬。人民網記者陳博攝

形似“子彈頭”的香水檸檬。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尤值一提的是,作為廈門市鄉村振興的主戰場,近年來同安區持續發揮優勢,擦亮特色品牌,激發鄉村活力。期間,在上線“同民安”“一村一品”區域公共品牌,擴大農產品知名度的基礎上,還借助舉辦啤酒節、採摘節以及漁村生活節等特色活動引客下鄉,持續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產業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