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黨一路為民、書寫高質量發展交通答卷 廈門市委交通運輸工委一體推進“學查改”

“以前都是以車為家,吃住都在車上解決,現在有了‘司機之家’,能洗澡、能休息,心裡踏實多了!”在廈門馬巷檢測站,長途貨車司機張師傅對新建的便民設施贊不絕口。這是廈門市委交通運輸工委在福建省率先建設的兩個“司機之家”之一,為過往司機免費提供休憩等貼心服務,今年以來已服務超250人次。這個小切口的改變,正是市委交通運輸工委以學習教育新成效催生作風轉變、傾力服務民生的一個縮影。
今年來,廈門市委交通運輸工委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始終堅持“一心向黨、一路為民”的理念,一體推進“學查改”,以嚴實的作風推動學習教育見行見效,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作為檢驗學習成效的“試金石”,書寫為民服務的交通答卷。
以過硬作風攻堅重大項目建設
今年以來,廈金大橋(廈門段)、翔安機場快速路(大嶝島段)、晉同高速、廈安鐵路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同步推進。如何確保項目高效、安全、廉潔推進?市委交通運輸工委給出的答案是:全面從嚴治黨、強化作風建設。
“項目建設到哪裡,黨風廉政建設就要跟進到哪裡。”市委交通運輸工委相關負責人在專題黨課上的話擲地有聲。市委交通運輸工委成立工作專班,制定詳實的實施方案,壓緊壓實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班子成員帶頭學習指定書目,帶頭講授專題黨課。
舉辦專題讀書班,組織處級及年輕干部圍繞“踐行‘四下基層’,推動交通為民”開展深入研討﹔創新開設2期“一心向黨 一路為民”年輕干部學習實踐講堂……全系統共講授專題黨課48場,開展專題研討27場、專題輔導62場、專題培訓18場,實現了對關鍵崗位干部的全覆蓋。駐局紀檢監察組開辦專題輔導黨課,通過警示案例,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進行解讀,推動黨員干部保持清醒頭腦,堅定理想信念。
一體推進“學查改”,既要深學細悟,更要務求實效。市委交通運輸工委沒有停留在理論學習上,而是推動轉化為項目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嚴格落實“周調度、月攻堅”機制,班子成員的身影更多地出現在廈金大橋(廈門段)、翔安機場快速路(大嶝島段)等重大項目的工地上,現場辦公協調解決用地、用海、審批等一道道“關卡”。針對市委督導反饋的問題,主要領導親自抓,召開專題推進會,推動新324國道、沈海高速杏林互通等項目完成投資73.59億元,將“問題清單”變為“成效清單”。
一以貫之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廈門市委交通運輸工委廣泛開門納諫,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一線,通過座談會、意見箱、談心談話等方式,面對面聽取群眾、企業和干部職工的意見建議,將收集到的問題清單變為履職清單,以“硬舉措”提升“軟服務”,推動集中整改成效轉化為工作成效,辦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綜合運輸服務保障等方面民生實事26條,從宏大的鐵路、橋梁和公路網絡建設,到細微處的出行體驗,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初心一以貫之。
作風的轉變,正轉化為市民出行可知可感的安全感、便捷度和幸福感。如今,廈門軌道交通1、2、3號線98公裡網絡已形成“島內成網、三向出島”骨架,工作日日均客流量78萬人次,佔全市公交總量的35%,客流強度穩居全國前列。軌道6號線林華段計劃今年全線開展綜合聯調,2026年實現通車試運營,項目建成后將與漳州角美無縫銜接,進一步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深度融合。圍繞群眾出行需求,新增、優化38條公交“六進”服務線路,配套增設31個公交接駁站,暢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裡”。“廈門交通碼”用戶數突破700萬,一碼暢行海陸交通﹔創新推出“公交視弱輔助系統”,通過在1000輛公交車上試點安裝智能終端,為視障人士提供乘車引導﹔新增31個“P+R”停車場、近3000個車位,引導綠色出行……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科技“賦能”無數次出行體驗的優化提升。
作風過硬,不僅體現在平時,更體現在關鍵時刻的擔當。當7月的暴雨撞上周杰倫演唱會,廈門交通運輸系統經受住嚴峻考驗:地鐵延時運營,加開列車9列次,10.6萬人次觀眾在暴雨中有序疏運﹔公交緊急調度190台接駁車﹔出租車、網約車疏運4400趟次……還有世界田聯鑽石聯賽廈門站、蘇迪曼杯羽毛球賽、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等重大活動的運輸服務保障,一次次通關的“大考”,檢驗的正是市委交通運輸工委在日常工作中以嚴實作風錘煉出的應急處突“硬實力”。
學習教育新成效催生新氣象
今年上半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28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59.2%。廈金大橋(廈門段)、翔安機場快速路(大嶝島段)、馬青路提升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物流產業招商成果豐碩,港務現代物流中心等多個項目成功落地﹔成功開通至英國東米德蘭的全貨機航線,正積極開拓至墨西哥、南非等地的貨運新通道,國際物流網絡日益完善……
廈門市委交通運輸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鞏固深化學習教育成果,持之以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將嚴實的作風保障融入項目攻堅、服務提升、產業轉型和安全管理等每一項工作任務中,推動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記者 蔡綿綿 通訊員 杜澤灃 陳宗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