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理人情間尋找最優解” 廈門市集美區綜治中心青年律師扎根調解一線

今年4月,青年律師陳毅受聘入駐誠毅金牌調解室,為集美區綜治中心注入了青年力量。如今,他忙碌而專業的身影已成為這裡一道獨特而溫暖的風景。
當談及為何選擇扎根調解一線,這位台籍青年說:“我的祖輩扎根廈門集美,而我畢業於陳嘉庚先生傾注心血創辦的集美大學,‘誠以待人,毅以處事’的校訓早已融入血脈。這份調解事業於我,是血脈的召喚,更是情懷的歸處。”
情懷為舵 在法理人情間尋找最優解
作為一名專業律師,陳毅對於調解有獨到的見解:“調解的目的,並非要涇渭分明地判定對錯輸贏,而是追求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讓破裂關系得以修復,讓生活回歸正軌。”
今年4月,誠毅金牌調解室接到區綜治中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流轉的一起親戚間的買賣合同糾紛。陳毅接手案件后,迅速對該案進行全面了解——被告欠款9萬余元,但資金周轉困難,若機械移交法院,簡易程序可能早已審結並進入強制執行,親情將徹底撕裂,被告將面臨巨大壓力。陳毅敏銳抓住“親情”這一關鍵,積極與原告律師溝通,成功爭取到緩沖期暫緩立案。一個月后,被告籌足款項如約還清,原告欣然撤訴。一場可能兩敗俱傷的官司,在調解的柔性智慧下悄然化解。
6月初,在調解一起離婚糾紛案件時,陳毅注意到導火索只是一場雙方的激烈爭吵。他沒有急於讓雙方分割財產或爭奪撫養權,而是用情理相融、耐心疏導的方式化解矛盾,一邊安撫原告情緒,一邊敦促被告主動溝通、真誠致歉。最終,夫妻雙方和解,原告撤回起訴。“看到他們攜手離開的背影,那種成就感遠超打贏一場官司。”陳毅感慨道。
攻堅克難 一場跨越十八載的破冰之旅
今年7月,集美區法院受理了一起租賃合同糾紛案件,根據案件時間跨度大、矛盾對抗性強、事實爭議復雜等特點,區法院依托區綜治中心多元解紛“朋友圈”優勢,將該案引導至綜治中心開展先行調解。集美區綜治中心通過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迅速匹配最優解紛資源,將案件委派給誠毅金牌調解室的陳毅進行調處。
案件中,某服務中心起訴被告要求騰退場地,然而這起看似普通的租賃糾紛背后,還深埋著一段長達十八年的積怨。
陳毅接手案件后沒有急於求成,他仔細查閱卷宗后發現,原告不僅要求騰退,還主張了數額較大的佔用費。他首先與被告李某溝通,探尋其真實意願:原來李某本人早有騰退意願,只是苦於實際佔用場地者為其家人,因此無法主動騰退。而他的家人與服務中心在2007年曾發生過矛盾沖突,郁結難解,始終拒絕配合騰退。李某表示,希望調解員能幫助解開家人的心結,向其釋法明理。
了解到事情背后的緣故,陳毅意識到,此次調解不僅是說明法律適用,解開十八年的心結才是破局關鍵。他立即與集美區法院溝通協調,決定組織一次包含李某及其家人的面談。
面談現場,面對積壓了十八年的矛盾,陳毅展現了調解技巧:他嚴肅地向被告家人闡明拒絕騰退的法律后果,不僅被告將面臨嚴厲的強制執行措施,實際佔用人同樣也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隨后,他設身處地思考,向被告家人表達對其多年的困擾和損失的理解,並引導雙方回顧事件本源,在情感層面進行疏導,強調執著於過去恩怨對雙方的現實危害。
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陳毅提出了一個打破僵局的方案:以“時間換空間,以誠意換和解”。他積極與服務中心協商,懇請其考慮歷史因素和被告家庭的實際困難,若被告及其家人能在雙方協商確定的較短時間內主動騰退場地,能否放棄對佔用費的追索。這個方案既給了被告方一個體面解決問題的台階和動力,也滿足了原告核心的訴求——盡快收回場地投入新用途。經過反復溝通利弊,服務中心最終同意了這一調解方案。
隨著調解協議的順利簽署,一場持續了十八年、幾乎成為“死結”的糾紛,在陳毅的不懈努力和充滿智慧的調解下,終於迎來和解的曙光。不久后,在集美區法院的見証下,被告及其家人如約在期限內主動騰退了場地,場地資源得到釋放,為后續建設規劃注入了新動能。
誠毅於心,調解於行,青年律師陳毅用智慧、溫度與不懈的堅持生動詮釋並續寫著新時代“誠毅”精神的動人篇章。
據介紹,集美區綜治中心實戰化運行以來,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持續建強調解員隊伍、打造特色調解品牌,推動集美區司法局誠毅金牌調解室成為矛盾糾紛化解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誠毅金牌調解室共吸納10名調解員加入矛盾糾紛化解團隊,為基層善治提供了堅實支撐。(集美區綜治中心 集美區司法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