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福州故事⑤
一張藍圖繪到底丨千年古城的時代夢想

三十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彈指一揮間,卻足以讓一座城市完成華麗轉身。
“現代化與國際化是福州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1995年8月,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市第七次黨代會上,明確了“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而努力奮斗”的目標:即在“3820”戰略工程的基礎上,再經過二三十年時間,努力使福州躋身國際先進城市行列。
福州,地處東海之濱、閩江之畔,擁有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建城史,也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港口城市之一。回望20世紀90年代初,彼時的福州發展困難重重,雖然是省會,但工業底子薄、財政壓力大,沒有高速公路、大型港口或大型機場……“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這一號召的提出,“通過共同的奮斗目標把各級各部門干部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激發了一座城市的無窮潛力。
遠瞰福州。福州市水利局供圖
三十年后,當我們再次審視這座城市,經濟總量跨越式增長、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常年保持在98%以上、市民安全感率持續保持在99%以上,獲評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市、全國十大“大美之城”、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國際濕地城市……福州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接續奮斗,書寫著中國式現代化在地方實踐中的精彩篇章。
在高質量發展中勇立潮頭。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全國首台半潛式漁旅融合深海養殖裝備“閩投1號”讓連江挺進深藍﹔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清下線﹔世界航海裝備大會接連舉辦……福州,963公裡大陸海岸線已成為藍色動能持續迸發的“黃金海岸”。積極融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2024年數字經濟規模達7900億元,近5年年均增長近20%,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貢獻度從35%躍升到56%,讓“數字福州”真正賦能千行百業。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會,福州高新區在全國178個國家高新區中,研發投入總強度居全國第15位,綜合排名居第33位,躋身“國家隊”第一方陣﹔打造以大學城、東南(福建)科學城為引領的科創走廊,重點建設閩都創新實驗室、海峽創新實驗室、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等高能級創新平台,形成科技與產業雙向賦能。
國家級連江遠洋漁業基地。楊柳州攝
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三十年來,福州在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更注重分好“蛋糕”——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從1995年不足500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1.42萬億元,增長超30倍﹔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2:1以下,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上線“福你就業”零工服務平台,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首創“長者食堂+學堂”模式,服務“一老一少”﹔在福建全省首創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前全市164家醫療機構提供醫護上門服務,173家醫療機構提供家庭病床服務,讓家更有“醫”靠﹔建成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覆蓋率超90%,讓850萬市民享受觸手可及的便利、近在咫尺的溫暖。
老人們在長者食堂·學堂裡學習課程。鼓樓微文明供圖
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福州在經濟總量跨越1.4萬億元大關的同時,連續五屆榮膺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全市共有1人獲選、10人提名全國道德模范,94人入選中國好人榜,讓每一個榜樣事跡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源泉﹔探索古厝“保下來—活過來—火起來”活化新路徑,2024年,三坊七巷、上下杭、煙台山三大歷史文化街區接待游客突破5059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1300多個愛心茶攤遍布大街小巷,為過往行人提供飲水、休憩等便民服務,成為覆蓋全城的文明服務網絡﹔打造“一縣一品”家風家教特色品牌,羅源縣用畬族技藝傳遞家訓,長樂區海洋文明碰撞婚俗新風等,一系列創新實踐共同形成獨具福州辨識度的家風建設矩陣。
市民游客聚集在三坊七巷觀看公益演出。福州晚報供圖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獲獎城市,福州發出“千園之城”倡議,全市超過1400座公園星羅棋布,森林覆蓋率常年超5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56平方米﹔打造了“氣象精靈”智慧平台,提前預判極端天氣,讓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提升50%以上﹔2017年,全市44條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如今,139條內河已成為市民休閑的“水上福道”,福州城區水系科學調度系統建設入圍中國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構建“一區四灣、五帶五廊多楔”山海一體的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5082.05平方公裡﹔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場“變廢為寶”的成功實踐被聯合國人居署網站作為“智慧減廢城市”優秀案例向全球推廣,彰顯了中國方案的國際影響力。
福道在綠樹叢中蜿蜒。林雙偉攝
以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2024年,福州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725家,同比增長23.9%﹔累計進出口3208.5億元,同比增長2.1%。作為開放排頭兵,福州立足福州新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等開放平台,讓越來越多“首試”“首推”“首創”“首倡”成為對外開放的堅實底氣。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戰略支點,中印尼“兩國雙園”已達成70余個雙邊合作項目,總投資超930億元﹔中歐班列(福州)已累計開行61趟班列,所運貨值超10億元,貨物品類達200余種,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參與全球供應鏈重構的“戰略支點”。
江陰港城經濟區的集裝箱碼頭。江陰港城經濟區供圖
當夜幕降臨,閩江兩岸華燈璀璨,映照著這座千年古城的現代容顏。30年前播下的種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望來路,福州的實踐生動詮釋了一個道理:現代化不是西方化,每座城市都可以走出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國際化不是失去自我,而是在保持特色中擁抱世界,在開放發展中造福人民。
讓有福之州更好地造福於民。這一理念,正是福州30年發展歷程一以貫之的主線。當老人在家門口的“長者食堂”享受暖心服務,當創業者在良好的營商環境中追逐夢想,當新市民在這座包容的城市找到歸宿,我們看到的是一座真正屬於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從“后排就坐”到奮勇爭先,從“紙褙福州城”到“宜居幸福城”,福州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之路不僅是經濟總量的躍升、城市面貌的更新,更是讓每一位市民擁有穩穩的安全感、暖暖的幸福感、滿滿的獲得感。
潮起閩江,千帆競發。福州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道路上勇毅前行,這座既有“國際范”又有“中國魂”、既有“現代感”又有“人情味”的城市,正在東海之濱續寫新的精彩,將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福州智慧、福州方案、福州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