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當簪花浪漫遇上供銷煙火——泉州“供銷+文旅”模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2025年09月02日10:36 | 來源:泉州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當簪花浪漫遇上供銷煙火

夏夜的蟳埔漁人碼頭,簪花的浪漫與“夜購”的煙火交織。8月30日晚,泉州市供銷社、豐澤區供銷社聯合舉辦的供銷市集活動,讓蟳埔這個網紅漁村再添新活力。

30輛統一店鋪標識的小車排開,40個展位集結農特產品與非遺手作,南少林武術、南音、提線木偶等非遺節目輪番上演,這場集購物、體驗、娛樂於一體的消費盛宴,不僅是泉州供銷系統從“老供銷”邁向“新時尚”,探索“供銷+文旅”模式的生動縮影,更集中展現其以創新舉措推動農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成果。

喚醒“沉睡”資產 讓老空間迸發新活力

“老供銷”的“家底”中,藏著不少閑置房產、騰退空間。如何讓這些“沉睡”的老資源,跟上文旅需求的“新節奏”?泉州供銷系統的解法,是給老空間注入文化與產業的“新血液”,讓舊建筑成為承載記憶、連接文旅的新載體。

今年端午節,惠安縣小岞鎮一處閑置多年的供銷社舊址,變身為佔地1800平方米的小岞海產品加工研學園。這裡既保留供銷社歷史痕跡,又構建起“產、學、研、游、創”五位一體的文旅生態,成為承載漁村記憶、融合產業創新的文化地標。

石獅市供銷社則將閑置資源與歷史街區活化結合,在八卦街歷史文化街區入口設立“福供萬家”特色拱門,以復古與現代交融的設計,為街區增添兼具記憶感與觀賞性的打卡點﹔還在石獅市步行街復刻老供銷集市場景,打造充滿年代感的購物街區,既引來市民拍照留念,又促進農產品流通。

永春縣五裡古街的“萬春寨·五裡街供銷八市”重現市集煙火氣,舊時門市改造成娘惹文化博物館﹔五裡街供銷社還聯合縣農文旅發展集團投入110萬元,將吳厝橋倉庫升級為集接待、創業等功能於一體的游客服務中心,成為古街新地標。

不是所有的資源都會過時,關鍵在於找對與時代對話的方式。豐澤區供銷社下屬的泉州市茶葉公司在蟳埔民俗村盤活小型閑置場地,打造“茶香簪花”體驗空間,既讓百年老字號茶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煥發新活力,也讓老空間變成了“非遺+民俗”的沉浸式體驗地。“現在茶餅融入文旅場景后,不僅銷量提升30%,更讓非遺有了新的傳播窗口。”泉州市茶葉公司負責人吳鵬智坦言。

盤活特色資源 讓好稟賦結出豐碩果

各縣(市、區)文旅資源稟賦各異,“老供銷”要變身“新時尚”顯然不能千篇一律。泉州供銷系統以“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破題,將各地特色與供銷職能深度綁定,讓每一處地域優勢都成為“供銷+文旅”的獨特亮點。

8月25日晚,石獅市開海旅游消費季系列活動在祥芝鎮古浮灣海洋文化廣場舉行。石獅市供銷社緊扣“濱海”“漁業”地域特色,現場打造了一場追光煙花秀,以海洋元素再現開海全過程,成為當晚社交平台的“打卡熱點”。此前,他們依托系統擁有煙花爆竹經營許可的資源優勢,在紅塔灣海岸打造了首個海岸煙花文旅地標,其“煙花+夜游+徒步”聯動模式單日吸引人流超12萬人次。

如果說石獅靠“海”做文章,那麼德化則深挖“山地”潛力。德化縣供銷社領辦創辦的英山珍貴淮山合作社,1500多畝基地不只是種淮山的地方,更成了農耕研學、休閑採摘的樂園﹔江山美人茶業基地以“合作社+農戶+基地+研學”模式,帶動50多戶農戶增收,年產值超千萬元,年接待研學1.5萬人次、旅游30萬人次。供銷社還引導合作社以“庭院經濟”為線,串聯古厝、非遺與生態資源,織就了“綠野仙蹤”般的鄉村畫卷。

此外,泉州供銷依托千年古橋的文旅底蘊,在洛陽橋畔增設兩處“海絲供銷優品助農銷售點”,打通農產品產銷鏈路,讓游客隨手帶走“泉州味道”。南安市供銷社在源昌財富中心打造200米長、32間店面匯集13家連鎖餐飲店的美食街,成為南安夜市亮點。豐澤區東海供銷社聚焦城市“田園夢”,聯合省農科院研發輕量種植土與模塊種植箱,推出“陽台農業”服務,居民可通過手機APP管理自家“空中菜園”,該模式還延伸至校園,在校園內設種植區,讓孩子們體驗播種、收獲的樂趣,“城市農業”成了連接城鄉的文旅新紐帶。

構建長效機制 讓“新時尚”釋放持久力

農文旅融合不是“一陣風”,從“老供銷”轉型而來的“新時尚”更需長效機制保障效益持續釋放。泉州市供銷社以“海絲供銷優品”服務平台為核心,從品牌化、數字化、產業化三個維度發力。

品牌化層面,匯集本土及異地協作的優質農特產品,打造統一品牌形象,讓“海絲供銷優品”成為泉州文旅的“特色名片”﹔數字化層面,依托全市140余家基層社與郵政物流體系,構建“線上雲倉+線下展廳”直供平台,通過“24小時直達物流”與助農直播,實現農戶與消費終端的直接對接,打通產銷“快車道”﹔產業化層面,推動“三產帶一產”,如德化瓷雕、永春篾香、安溪鐵觀音等,均形成從生產、加工到銷售、體驗的完整產業鏈。今年以來,全市供銷系統農產品銷售額突破55億元,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高效銜接﹔各地“供銷+文旅”項目不僅帶動了當地就業,更顯著提升鄉村旅游收入佔比。

文旅浪潮奔涌向前,當蟳埔簪花的浪漫與供銷市集的煙火相遇,泉州“供銷+文旅”的融合實踐便有了最鮮活的注腳。“供銷系統的優勢在於聯結城鄉、服務三農,文旅則是激活消費、帶動發展的引擎,兩者結合,就能產生1+1>2的效應。”泉州市供銷社負責人表示。未來,泉州供銷系統將持續發揮網絡資源優勢,讓供銷元素成為文旅發展的新亮點,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記者 郭劍平 通訊員 潘茜)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