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首個產業特聘團試點啟動 “五個一”創新舉措破局產業升級

9月11日,福州市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特聘專家團啟動儀式暨技術供需對接會在連江縣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柔性引才用才為核心,旨在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信息鏈深度融合,助力水產品加工產業由“產量領先”向“價值領先”轉型升級,為構建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對接會現場
為破解傳統產學研合作中“單點對接、零散協作”的瓶頸,在福州市委人才辦指導下,連江在全市率先組建產業特聘團,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擔任團長,匯聚來自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台灣海洋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大連工業大學、集美大學等高校的15位學者,覆蓋種苗育種、生態養殖到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的全產業鏈環節,實現智力資源的高位嫁接,推動產學研合作由“點狀分散”向“網狀協同”轉變。
專家團隊與連江產業需求高度契合。例如,廈門大學柯才煥教授團隊培育的耐高溫鮑魚新品種“福海1號”,可有效應對本地鮑魚度夏難題。會上,連江縣人民政府與大連工業大學舉行校地合作簽約儀式。連江縣作為全國水產重鎮,產業基礎雄厚﹔大連工業大學在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學術科研實力享譽全國。此次簽約,將搭建起一座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黃金橋梁,為連江乃至整個福州的水產業注入最前沿的科技動力和創新活力。
朱蓓薇表示:“產業特聘團將在會后開展為期兩天的實地調研,深入重點水產企業、養殖基地和加工園區,一線診斷產業發展痛點,為后續合作奠定堅實基礎。”她強調,產業特聘團將充分發揮科研優勢,聚焦關鍵技術瓶頸,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全力打造“產才融合”新范式。為充分發揮專家團隊的智慧,產業特聘團還將打破地域限制,輻射至全市其他有需求的縣(市)區企業,切實為福州市產業升級與難題破解注入強勁動能。
為保障產業特聘團高效運作,吸引更多專家學者扎根連江,當地推出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配套激勵政策,對入選各級重大科技計劃的項目給予額外支持,設立人才引薦獎勵,並將揭榜專家納入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保障,真正實現“筑巢引鳳”。
為專家頒發聘書
“連江將以產業特聘團成立為契機,實施‘產學研用金’聯動發展模式,持續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連江縣委書記高雙成表示,“組建特聘專家團是連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洋強國建設重要論述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有助於破解本縣水產品精深加工領域的創新瓶頸、提升產業附加值。”
在此基礎上,連江縣推出“揭榜挂帥”機制,採用“企業出題、專家解題、政府助題”模式,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企業技術需求榜單,推動科研與產業深度融合。此次發布的十項技術需求涵蓋南極磷蝦高值化利用、鮑魚副產品深加工、預制菜開發等前沿領域,全部源自本土企業實際技術瓶頸。
同期發布的“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一張圖”,集成全縣118家企業資源,構建產業底盤、智腦矩陣與服務閉環三大模塊,實現全產業鏈可視化管理和精准研判。“產業底盤”通過繪制從育苗育種到冷鏈物流的全鏈圖譜,精准梳理人才需求,搭建產學研對接平台﹔“智腦矩陣”模塊突出展示專家團隊結構與研究方向,強化高層次人才與產業一線的互動對接﹔“服務閉環”模塊則通過人才專員在線服務、政策一窗通達、配套設施落圖等機制,為專家和企業提供全周期保障。這一平台不僅搭建了企業與專家的對接橋梁,也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助力連江打造“海洋經濟智慧治理示范區”。
頒發獎勵金
據了解,連江縣已構建“育苗—養殖—加工—流通”的水產全產業鏈,漁業產值突破302億元。此次大會成功搭建“專家智庫+揭榜挂帥+數字平台”三大支柱,通過一支頂尖團隊、一張產業雲圖、一套創新機制、一個協同范式、一項戰略簽約的“五個一”創新舉措,為連江縣域經濟轉型升級開辟新路徑,也為“海上福州”建設注入新活力。(文/葉建隆 圖/連江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