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永定:紅色美麗村庄“養成記”

林銘賢 蘭志飛 林盈
2025年09月12日15:4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始建於三百多年前的望森樓。實習生 魏建燁攝

始建於三百多年前的望森樓。實習生 魏建燁攝

初秋時節,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岐嶺鎮下山村,稻田綠意猶存。花田邊,佇立著始建於三百多年前的望森樓。

90多年前,這座歷史悠久的方形客家土樓曾是永定縣委、永定縣蘇維埃政府機關所在地、歸國華僑陳康容烈士的故居,見証了諸多重要的革命歷史事件,留下了一個個紅色印記。如今,整修后的革命舊址和“整裝扮靚”的村庄相映成趣,不時吸引來游客駐足“打卡”。

作為閩粵贛邊革命老區,5年前,包括下山村在內,龍岩市永定區8個行政村被中央組織部列入全國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建設。5年后的今天,這些曾鐫刻著革命印記的村庄,褪去舊日沉寂,重煥生機。

位於永定區中部的湖雷鎮上南村,誕生了福建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如今,傳承著紅色基因的村黨支部依舊是鄉村發展的“主心骨”,在黨建引領下,逐步實施上南街立面改造提升、上湖溪生態水系綜合治理等12個工程項目,讓老街煥新、溪水復清,繪就出一幅景致怡人的新畫卷。

“以前,土地革命讓農民‘耕者有其田’,現在,西田村通過流轉土地,整合土地資源,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游客多了,產業旺了,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走在金砂鎮西田村紅軍街上,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傳甲如是介紹。

地處閩粵交界的城郊鎮桃坑村曾是土地革命時期紅色交通線入閩第一站,現在成了紅色研學的熱門目的地﹔高陂鎮西陂村將紅色資源與人文資源相融合,每年吸引游客數十萬人次﹔岐嶺鎮下山村則用“真金白銀”吸引年輕團隊返鄉創業,紅色故事借直播間走向更多人……

從保護一處處紅色舊址,到培育一個個特色產業,永定區紅色美麗村庄的實踐,正是革命老區以紅色基因賦能發展的生動縮影。隨著村容村貌煥新升級、游客流量穩步增長,鄉村振興的活力被不斷釋放,紅色美麗村庄的發展畫卷正越繪越鮮活。(實習生魏建燁參與採寫)

湖雷鎮上南村。姜淇攝

湖雷鎮上南村。姜淇議攝

金砂鎮西田村的百香果種植園。實習生 魏建燁攝

金砂鎮西田村的百香果種植園。實習生 魏建燁攝

岐嶺鎮下山村。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岐嶺鎮下山村。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永定暴動”策源地——金谷寺。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永定暴動”策源地——金谷寺。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