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動的案例教學課:在知行合一中筑牢 政商交往“親清”底線

秋日的福建省委黨校校園,學習研討氛圍分外濃厚。9月16日下午,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第10期中青年干部培訓二班的教室裡,一場聚焦《規范政商交往行為 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案例教學課如火如荼地展開。本次課程旨在通過深度剖析福建省紀檢監察機關調研匯總的指導案例,引導學員精准把握政商交往的邊界與尺度,做到“清”而有為、“親”而有度。
課程採用“訪談式”案例情景教學模式。教學伊始,主持人清晰地勾勒出本次課程的理論分析框架,將紛繁復雜的政商交往行為系統梳理為“履行法定職責行為”“職務拓展行為”“職務隨附行為”以及“與職權相關的個人行為”四大類型,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導航圖”,使后續的案例研討能夠有的放矢,層層深入,學員們凝神聆聽,不時記錄思考。
在“履行法定職責行為”案例研討中,針對“政府項目工程款的撥付安排”“向經營主體推薦中介服務機構”等案例,學員鄭彥提到,“親”在於坦蕩真誠、積極作為、靠前服務,“清”在於平等對待所有經營主體、維護公平競爭環境,通過學習,更加清楚了“親”“清”邊界,杜絕任何形式的優親厚友或設置隱性壁壘。面對“職務拓展行為”類案例,如“赴異地助力企業‘雙招雙引’”“受邀參加家事喜慶暨公益捐贈活動”等案例,學員賴有為分享說,關鍵要依據自身職責、活動性質、潛在社會效果進行綜合研判,審慎決定“要不要參加”,一旦參加必須嚴格履行報批報備手續,並確保全程按批准方案執行,守住紀律紅線。在探討“職務隨附行為”相關案例時,針對“招商引資接受企業安排用餐”等案例,學員李昂表示,必須堅持“工作需要、費用自擔、符合標准、程序保障”的原則,做到公正行使職權,按程序做好報批工作。對於“與職權相關的個人行為”類案例,如“向民營企業放貸謀利”等案例,學員們一致認為這是絕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必須時刻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鏡鑒,做到高標准、嚴要求,淨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杜絕任何公器私用的可能。
整個課堂節奏緊湊、氣氛熱烈,學員們踴躍發言,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和基層經歷,從“政治站位—法紀邊界—動機分析—社會效果—程序把握”多維度剖析案例,既有對宏觀政策的深刻理解,也有對微觀操作的務實探討。專家適時穿插的精准點評,更是畫龍點睛,幫助大家進一步提升了對“親”“清”辯証統一關系的認識——“親”是干事創業的擔當,“清”是廉潔干淨的底線,二者相輔相成,統一於服務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實踐中。
學員們紛紛表示,這堂案例教學課如同一場“及時雨”,不僅以案示警,敲響了廉潔自律的警鐘,更通過系統的理論框架和具體的行為指引,消除了“想干事怕犯錯”“想服務怕被誤解”的顧慮,增強了“敢親”“善親”、既“親”且“清”的底氣與能力。(郭建文 張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