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長假來泉州  品“最閩南”的傳統與現代

2025年09月23日11:27 | 來源:泉州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長假來泉 品“最閩南”的傳統與現代

泉州古城中山路上的“宋江陣”表演。陳英杰攝

泉州古城中山路上的“宋江陣”表演。陳英杰攝

游客在泉拍攝簪花圍這一“頭上花園”的唯美瞬間。陳曉東攝

游客在泉拍攝簪花圍這一“頭上花園”的唯美瞬間。陳曉東攝

中秋“博餅”,小朋友體驗傳統文化。林勁峰攝

中秋“博餅”,小朋友體驗傳統文化。林勁峰攝

泉州的劃拳爭霸賽盡顯閩南人的豪邁(資料圖片)。

泉州的劃拳爭霸賽盡顯閩南人的豪邁(資料圖片)。

志願者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為游客講解。庄麗祥攝

志願者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為游客講解。庄麗祥攝

豐澤區東區野灘夜市。陳曉東攝

豐澤區東區野灘夜市。陳曉東攝

  中秋國慶喜相逢,長達八日的悠長假期即將到來,全國范圍內也將迎來新一輪出游熱潮。據“去哪兒”平台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國慶中秋假期的國內出游意願同比增長三成,出境游意願增超四成。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泉州位列“外國游客機票預訂城市增幅”TOP2,是國外游客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

  為迎接長假旅游熱潮,今年泉州精心籌備了文旅盛宴,向全國乃至全球游客發出盛情邀約。在這裡,“博餅”、劃拳、斗茶等極具閩南特色的民俗活動輪番上演﹔各大文博場館推出系列精彩展覽與活動,帶您沉浸千年歷史文脈,開啟一場深度的文化之旅。夜幕下的泉州同樣活力滿滿,濱海浪漫線夜色迷人,現代潮流與傳統風情交織成絢麗的視聽盛宴,您能體驗“越夜越精彩”的泉州。

  “博餅”劃拳斗茶 同賞閩南民俗

  長假期間,走進泉州,你一定會被滿城清脆的骰子聲吸引。男女老少圍桌而坐,瓷碗中六顆骰子碰撞,參與者依次擲骰,憑骰子組合可博得“狀元”“對堂”“三紅”“四進”“二舉”“一秀”六個等級的彩頭。隨著一輪輪投擲,喝彩與笑語此起彼伏。這正是風行閩南的中秋節獨特民俗“博餅”。

  相傳,這一趣味游戲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當年,他為排解官兵中秋思鄉之情,特令部下設計出此游戲,以供眾樂。而后,“博餅”活動逐漸傳入民間,成為閩南地區不可或缺的中秋節傳統項目。泉州人將月餅俗稱為“狀元餅”,也與“博餅”的習俗相關。

  今年,泉州將“博餅”民俗與世遺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世遺+民俗+文旅”系列體驗活動,讓游客在飽覽世遺之城時,亦能沉浸式感受這份獨具魅力的傳統民俗。其中,“泉州行博好運”線上博餅活動已於9月15日啟動,將持續至10月8日。游客通過“一部手機游泉州”小程序即可參與每日抽獎,雲端“博好運”﹔線下活動則於10月1日正式開啟,在泉州動車站、晉江國際機場兩大交通樞紐設置“博餅”互動區,游客一下車、一出站,就能體驗到濃烈的閩南民俗風情。長假期間,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還將推出“拖”福氣·“博”好禮移動漫游車巡游。漫游車沿街停靠,市民游客便可輕快暢享“即停即玩、即玩即走”的快樂“博餅”時刻。不僅如此,蟳埔、洛陽橋、惠安崇武古城惠女海韻休閑街區等地也將同步開展“博餅”活動。

  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精神,不僅體現在拼搏事業中,也深深浸入了民俗文化的肌理。除了“博餅”,劃拳與斗茶同樣承載著這份豪情與熱忱,即便是初次見面的客人,也在這一來一往的猜拳聲中漸漸熟絡起來,既有競技的樂趣,更能助興添彩。

  今年長假期間,泉州以“拳”會友,推出“拳聚泉州·非遺新生”泉州劃拳超級爭霸賽,廣邀四方劃拳愛好者齊聚泉州。賽事設置大眾組與專業組,不僅為游客提供了近距離感受閩南民俗的鮮活場景,還鼓勵游客從觀看者轉變為參與者,在“拳來拳往”的層層比拼中沉浸式體驗風土人情。最終,決賽將在府文廟廣場舉行,“拳王”將獲得“在泉食宿全免”的豐厚獎勵。

  斗茶之風綿延千年,承載著閩南深厚的茶文化底蘊。隨著安溪烏龍茶的興盛與鐵觀音的創制,當地茶農常通過交流切磋,比試制茶與品鑒技藝,逐漸形成了這一富有競技趣味和人文氣息的傳統習俗。長假期間,恰逢安溪鐵觀音秋茶開採,游客可以體驗採茶制茶的過程。9月27日至10月3日,感德鎮、祥華鄉、西坪鎮、龍涓鎮、蘆田鎮五大核心產茶鄉鎮將輪流舉辦“斗茶擂台賽”,游客可以體驗專業斗茶流程,見証“茶王”的誕生及其傳統巡游儀式,深入感受閩南斗茶民俗味道。

  品味文博大餐 擁抱世遺之城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一座城市歷史底蘊與文化氣息的直觀窗口。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泉州各大文博場館將推出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展覽、社教活動及非遺體驗,從歷史溯源到技藝傳承,從研學實踐到公益服務,為市民游客准備了兼具深度與趣味的“文博大餐”,讓假期在文化浸潤中更具意義。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讀懂古代刺桐港繁榮景象、感知宋元時期海洋貿易的重要窗口。雙節期間,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將面向青少年推出“船來船往的奧秘”展廳尋寶活動,以“中國舟船世界”展廳為實景課堂,通過專業導覽與趣味探索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深度理解中國舟船文化的深厚底蘊,感悟泉州人的航海智慧。值得一提的是,該館位於開元寺內的泉州灣古船陳列館已完成全面修繕,將於10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為觀眾再現宋代古船的真實風貌。9月26日至10月10日,這裡還將舉辦“意之大者——第十二屆福建省寫意畫大展”,集中呈現福建寫意畫的藝術新貌,為藝術愛好者打造一場高水准的視覺盛宴。

  來泉州,同樣不可錯過的是展現兩岸深厚親緣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這裡的每一封家書、每一件舊物、每一尊塑像,都是兩岸血脈相連、文化同根的生動見証。長假期間,該館推出一系列豐富互動活動,讓觀眾在體驗中感知閩台共同的歷史與文化:“兩岸故事我來講”則由小小講解員接力講述,為游客導覽展品、分享歷史,傳遞深厚的情感聯結﹔“貼近閩台緣”系列活動推出了非遺體驗、手工制作、集章打卡等環節,游客可親手制作閩台傳統手作、收集特色紀念章,在輕鬆氛圍中深化對閩台文化的認知﹔10月5日至7日,“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將依托閩台共有的傳統習俗,設置“博餅”、賞月等經典環節,並以彩泥替代食材,使用傳統月餅模具教觀眾制作月餅造型冰箱貼,為市民、游客保留文化記憶,打造一份可永久珍藏的中秋紀念品。此外,“行走的閩台緣——同心向前行”活動將微型展覽與非遺體驗帶入了古城街區,非遺體驗課每周六在位於鯉城區后城街140號的同心會客廳舉辦,市民和游客可通過公眾號預約參與。

  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也充分發揮其平台特色,推出“海絲小藝苑”非遺劇場演出。婉轉的南音唱腔縈繞耳畔,靈動的提線木偶演繹古今故事,質朴的民間歌舞展現閩南風情,讓觀眾沉浸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同期開展的非遺工坊展示展演,通過現場演示剪紙、花燈、木雕、錫雕等技藝,讓游客近距離感受非遺的生動與精湛。

  此外,泉州還將啟動世遺泉州“十一”國慶公益講解活動,集結文保志願講解服務隊的專業力量,於文博場館與世遺點提供超過120場公益講解,幫助游客讀懂泉州歷史文化、愛上世遺之城。而位於泉州市僑鄉體育中心的“七撩非遺坊市”則打造集文化體驗、游客服務與節慶市集於一體的綜合空間,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捷而富有文化味的假日配套服務,進一步延伸了文博體驗的邊界。

  漫游月下泉州 盡享多重風情

  當夜幕降臨,長假裡的泉州將展現出另一番迷人的風情,各地推出多樣化的夜游項目,為游客們提供了欣賞浪漫夜景、感受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視聽盛宴、逛遍夜市美食的多重體驗。

  從真武廟至蟳埔,一條長達6公裡的濱海浪漫線將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完美串聯。這裡既承載泉州深厚的歷史底蘊,又躍動著現代都市的活力,是豐澤區著力打造的濱海旅游地標,更是中秋月夜賞景的好去處。起點真武廟是泉州22處世界遺產點之一,見証著昔日泉州“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歷史盛景﹔“上岸SeaLand”是欣賞晉江兩岸璀璨夜景的理想之地,游客可於此倚坐躺椅、沐浴晚風,仰望中秋明月,盡享愜意夜色﹔網紅打卡地東區野灘熱鬧非凡,摩天輪在夜空中緩緩轉動,與壯闊海景、煙火夜市共同構成動人的濱海夜畫。

  這個假期,簪花主題系列活動繽紛上線,滿足人們對簪花的所有美好想象,為浪漫海岸增添了獨特韻味。游客可參與簪花游園會、簪花美食游、簪花碼頭美學館、簪花音樂會及簪花頌華章演出等多樣化活動,還可邂逅“宋江陣”108位簪花英雄的精彩表演。

  不僅如此,濱海浪漫線更是好戲連台。2025全球華語流行音樂金榜音樂會、簪花劃拳超級爭霸賽、簪花街舞大賽等潮流活動將輪番上演,東區野灘夜市、上岸SeaLand、刺桐非遺城、漁人碼頭等地,音樂律動與人間煙火交織,霓虹與月光共舞,儼然一座永不落幕的“濱海不夜城”。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夜色舞台上,傳統雅韻與異域風情也在泉州交匯。洛陽橋將舉辦中秋南音雅會,在橋南古街、橋中亭、僑批館等處,游客可聆聽千年雅樂,感受天籟,在千年古橋畔共賞明月清輝,體驗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洛江區僑鄉文化廣場於10月1日至7日每晚七至九點,上演“巴厘風·中國情”印尼風情舞蹈服裝展演。現場還設有印尼特色服飾展示區,觀眾可在專業指導下試穿服飾、學跳舞蹈,沉浸式感受異域文化魅力。石獅八卦街打造“山海奇幻夜”主題花燈展,高甲戲、木偶戲等閩南非遺表演同步呈現。在惠安崇武古城惠女海韻休閑街區,10月1日至8日每晚6時至9時半,都有獨立音樂人彈唱活動。永春五裡古街於同期推出系列夜間活動,通過閣樓快閃、煙花秀、新式燈光秀、音樂會等點亮古街浪漫夜色。

  市集美食則是泉州夜色中最勾人的煙火篇章。烤生蚝在炭火上騰起蒜香,鐵板魷魚焦香扑鼻……泉港區山腰街道永嘉夜市美食街將以“品美食、賞文化、慶雙節”為主題舉辦美食文化周,三十余個攤位匯聚天南地北的風味與地道閩南小吃,每一味都令人舌尖雀躍﹔泉州台商投資區聽濤露營地計劃推出沙灘音樂會與美食市集,游客可伴著海濤聲與旋律,在星空下大快朵頤,盡享雙節狂歡,成為假期裡難忘的記憶。(記者 洪娜娜 通訊員 曾世彬)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