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檢察:用“數字監督”筑起“泳池安全防線”

泳池是未成年人逐浪嬉戲的天地,圍繞游泳場館水質、場館工作人員資質等與游泳相關的安全健康問題,福建省閩侯縣檢察院借助數字化監督“外腦”,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以游泳場館安全規范經營為切入點,深入開展專項監督行動,切實以“檢察藍”守護“泳池藍”。
現場調查。閩侯縣檢察院供圖
通過協調縣市場監管局、文旅局、衛健局等部門,閩侯縣檢察機關整合全縣游泳場館營業執照、高危體育項目許可証、衛生許可証等核心數據,建立三大比對數據庫。經過交叉碰撞與精准篩查,發現轄區內多家游泳場館未辦理《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游泳)許可証》或《衛生許可証》卻對外開展經營活動,存在一定的公共衛生隱患和安全事故風險,這些發現為專項治理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目前,該游泳池數字監督模型已獲福州市檢察院推廣應用。
針對以上問題,檢察官辦案組會同相關部門執法人員深入轄區游泳場館,發現深水區與淺水區標識模糊易致誤闖、禁游警示標識藏於角落、工作人員健康証過期未換、體育設施未定期檢測等安全隱患問題,為后續監督整改提供了扎實依據。
針對發現的問題,閩侯縣檢察院秉持“三查”融合理念,打出監督“組合拳”。與職能部門展開行政磋商,通報發現的問題,明確監管職責,厘清責任邊界﹔制發檢察建議,以剛性約束壓緊壓實游泳場館經營主體責任,明確督促依法全面履職。在此基礎上開展聯動專項治理行動。相關部門迅速響應,共出動執法人員86人次,車輛15車次,現場核查游泳場館35家,對陪泳的家長、工作人員等發放宣傳冊材料200份。對3家未取得高危體育許可証的游泳館責令停止營業,對3家未落實整改的游泳館立案查處,罰款7000元,對27家游泳館開展水質監督抽檢,共採集42份泳池水進行檢測,送達衛生監督意見書12份。
對場館開展“回頭看”。閩侯縣檢察院供圖
監督不是“一陣風”,更要常態長效。今年8月,閩侯縣檢察院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回頭看”,重點檢查証照資質、水質公示、設施運行等情況。結果顯示,被檢場館証照齊全、水質全部達標,對1家游泳館仍存在記錄不全等細節問題,當場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責令限期整改。
從數據篩查到實地整治,從專項行動到常態監督,閩侯縣檢察院以公益訴訟檢察之力,推動游泳場館規范運營,為群眾筑起一道堅實的“泳池安全防線”。(陳強 吳容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