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公益救援人的“追光路”

防御台風,在疾風驟雨中救援群眾﹔北上涿州,跨越六省搶險救災……3年6個月,累計提供志願服務36790小時,執行各類救援任務2000多起,處置民生求助1400余起,這是泉州市泉港區星空應急救援中心的“成長側記”。2022年3月8日,該中心正式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成為泉港區首支社會應急救援力量。
“將星光洒向黑暗,為每一位危難中的人帶去希望。”星空救援團隊秉承這份信念,錘煉“外功”,熟練傳統救援裝備,測試新設備,引入科技賦能﹔深修“內力”,不定期拓展技能培訓,月度專項訓練,年度野外駐訓,在三年多的時間裡,以更高水准、更強效率投入公益救援。
野外駐訓
信息聯動 鍛造一流響應速度
“星空救援隊嗎?我母親84歲患有老年痴呆,15時外出后,我們幾十號人找了三個多小時都沒找到,我們擔心她出事。”2025年8月11日18時,星空救援指揮中心一陣急促的電話鈴響起,一男子在電話裡焦急地說道。接線員劉淑莉一邊安撫求助的群眾,一邊將該信息傳給值班負責人詹惠陽。
詹惠陽第一時間通過日常待命對講機呼叫空閑隊友集結:“星空隊員,星空隊員,這裡是星空應急救援中心,剛接到一起高齡老人走失求助事件,請所有空閑隊友迅速在隊部沿線壩頭鳳山路集合。”18:02,救援車輛駛出救援中心,18:20,救援人員抵達目的地,全程用時18分鐘,根據家屬提供的信息,救援隊伍迅速作出研判,鎖定老人失聯方向后,聯合家屬對各路段進行人車覆蓋搜尋,順利找到老人家。
“對於應急救援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我們必須快一點,再快一點。”詹惠陽說,面對群眾多元化的救助需求和救援任務的緊迫性,星空應急救援中心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建立日常值班制度、快速應急響應機制,開通24小時救助電話“0595-87788119”,組建起一支具備水域、山地、無人機、犬搜等技能的8人快速反應小組,從而確保出現警情,即時出動、高效救援。
此外,該救援中心還與各鎮街建立通聯群,邀請村干、網格員加入,形成區、鎮、村三級聯動網絡,實現信息即時互通、資源快速調配。“一旦群眾有求助需求,村干部可第一時間在群內反饋,救援隊迅速響應,大大縮短了救援時間。”據詹惠陽介紹,2024年,該中心依托通聯群,成功完成救援任務12起,甚至創造了1分鐘內完成救援的奇跡。
那是一起尋人事件。
“你好星空救援隊嗎?我是惠安涂寨的,我父親走丟好幾天了,當地警方說老人家進入你們泉港了,請問能幫幫我們嗎?”電話裡一女子顯得格外焦急。
“你們在原地等待一下,我們馬上派人過去,你加下我的微信,老人相關信息和照片馬上發我一下。”收到老人信息后,救援中心第一時間派出8人搜尋小組前往,同時將尋人啟事發到星空救援界山信息群內。
“是這個人嗎?”群內一好友馬上響應,發來了一張老人家坐在其家門口的照片,詹惠陽第一時間將照片發給了家屬並得到確認。至此,在尋人啟事發到群內不到1分鐘時間,這位走失3天的老人便被成功尋回。
“群眾的力量很強大,我們在探索構建更強大的救援通聯圈子。”據詹惠陽介紹,該中心正在嘗試與快遞騎手、外賣小哥、滴滴司機等群體,台球館、網吧、共享茶室等人員往來密集場所互聯互通,形成公益救援的“大地圖”“朋友圈”。
實訓練兵 錘煉高超救援本領
“火花塞取下來第一時間擦干淨,不能留一點水漬﹔啟動的時候一定要拉到位,速度一定要快”。在前黃鎮前燒水庫,一場野外駐訓火熱進行中。
水中,隊員們正在模擬動力橡皮艇發生側翻后發動機進水的緊急處置和翻舟自救科目訓練﹔岸上,一名老隊員正在對一群隊員講解“智能救生圈”的使用和注意事項﹔救援帳篷內,隊員們正在熟悉各類救援裝備的應用和維護。
“這期野外駐訓的主要科目是防汛防台風,‘泉安使命-2025K泉港區防汛防台風基層應急演練’即將開始,大家都憋著勁,都想在演練中發揮出最高水平。”作為演訓的總協調,詹惠陽一邊指揮隊員訓練,一邊介紹情況。
據了解,這是星空應急救援中心每年的固定訓練科目,一場5天以上的野外駐訓,主要目的是對實戰中的短板救援技能進行重點訓練,並對新人進行培訓,以此加強團隊的綜合救援能力,更好地應對各類救援場景。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星空應急救援中心十分注重救援能力的訓練和提升,總結出月度訓練、年度駐訓以及不定期的專項培訓相結合的訓練方式,其中:年度駐訓是大型綜合技能演練,月度訓練則是針對弱項短板進行針對提升。
野外駐訓
此外,救援裝備的補充和更新也成為團隊提升戰力的重要舉措。去年,泉港區應急管理局與星空應急救援中心簽訂裝備代管共享協議。由此,該中心能夠應用的裝備涵蓋智能機器人、遠近距離拋投器、中型火場偵察無人機、地震救援裝備、生命探測設備等新式裝備以及沖鋒舟、橡皮艇等傳統救援裝備。
“技能訓練是‘內功’,裝備更新則是‘外功’,內外功兼修能讓我們面對任務‘有恃無恐’。”詹惠陽笑著說。
科技賦能 構建智能救援系統
走進泉港星空應急救援中心的救援特殊人群預警中心內,指揮台的專職預警員正在電腦前不停敲擊鍵盤,對一些求助信息進行歸類整理,指揮大屏幕佔滿整面牆面,屏幕上“星空救援預警智慧平台”以及預警掃描正在源源不斷地更新信息。
“星空救援預警平台在今年7月份正式搭建,主要用於對接區內一些特殊人群,如:孤寡老人、易走失人群、兒童及其他有需求的對象。”預警員劉淑莉介紹。
隨著預警平台的出現,星空救援中心與后龍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計劃推出“星空伴你回家”文明志願服務項目,依托第三方科技公司,開發“星空守護”智能設備,並由星空救援隊提供全程免費后勤服務保障,以科技力量為特殊群體構建“預防-救援-關懷”全方位安全網絡。
項目計劃為老年人、兒童、智力障礙者等易走失人群配備“星空守護”智能穿戴設備。設備集定位、一鍵SOS、電子圍欄、行為異常預警等多功能於一體,相當於用戶身邊的“全天候安全衛士”。同時,系統配套搭建AI智慧中樞,實現7×24小時智能監測與數據分析,並建立“10分鐘響應圈”應急機制,確保險情第一時間被發現、信息第一時間被推送、救援力量第一時間抵達現場,提升星空救援隊的響應效率與應急保障。
“依托這個平台,能夠實現24小時隨時預警處置、並能及時派勤,避免悲劇發生。目前,我們正對接企業尋求該項目的購買服務,從而解決星空救援專職人員的費用及一小部分收入來源。”詹惠陽介紹。(文/洪坤澤 圖/陳永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