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e評丨熔鑄忠魂勇擔當 實干篤行向復興

金秋禮贊,山河錦繡,新中國迎來76周年華誕。回首76載崢嶸歲月,從嘉興南湖紅船的星火初燃,到高質量發展巨輪的劈波斬浪﹔從革命年代的浴血奮戰,到深化改革的攻堅克難,風雨兼程的背后,是一代代共產黨人以忠誠為魂、以擔當為骨、以實干為肌的接續奮斗。而當前,唯有將赤誠忠魂作為精神根基、擔當魄力作為行動橋梁,靠實干實效實現價值閉環,方能在時代大考中站穩腳跟、行穩致遠,為民族復興偉業注入不竭動力。
鑄牢“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赤誠忠魂,擔當才不跑偏。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與政治靈魂,是指引擔當方向、支撐實干韌性的定盤星。正是有“甘將熱血沃中華”的信仰之光,才有長征路上紅軍戰士“風雨浸衣骨更硬”的擔當,才有縣委書記焦裕祿“治沙防澇戰三害”的實干。黨員干部要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汲取真理力量,在黨史學習中感悟方志敏“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赤誠,把初心使命刻進骨子裡﹔要向孔繁森、黃詩燕、毛相林等先進典型學習,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中深化“江山就是人民”的認知﹔要時刻以黨章黨規黨紀自我校差糾偏,從小事小節上加強黨性修養,在名利誘惑前涵養廉潔風骨。
彰顯“苟利國家生死以”的擔當魄力,實干才夠硬氣。忠誠靠擔當彰顯,實干靠擔當開拓。若說忠魂是“想干事”的內在自覺,擔當便是“敢干事”的核心動能。無論是王進喜“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戰天斗地,還是黃大年“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科研攻堅,都是以事不避難的擔當,助推忠誠與赤誠落地為實的生動詮釋。面對新征程上的“婁山關”,擔當是破局利刃。一方面,要敢擔當,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政治擔當挺身而出,敢同錯誤言論亮劍﹔以“十年磨一劍”的擔當韌勁,趟過深化改革的深水區﹔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擔當自覺,把小事當大事,把群眾事當自家事,筑牢黨群連心橋。另一方面,更要能擔當,聚焦數字技術、綠色發展、產業創新等新領域,主動鑽研新知識、開拓新視野,練就善擔當的真本領,避免本領恐慌捆住手腳,真正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永葆“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干本色,忠魂方見真章。實干是檢驗忠魂的試金石,也是印証擔當的度量衡。“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脫離實干,忠魂會失色,擔當會落空。新時代年輕干部要主動摒棄躺平心態、克服“驕嬌”二氣,在實干中見真章。要甘坐冷板凳,如敦煌研究院守護者般深耕堅守,以執著堅守創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實績﹔要敢啃硬骨頭,面對改革堵點用創新思維謀策、務實舉措破題﹔要善做貼心人,面對基層治理中的微矛盾,不推諉、不敷衍,把辦公室搬到田間地頭,用敲門走訪摸清訴求,以清單化、節點化方式推動解決,讓實干有抓手、有成效,讓民生小事“件件有回音”。(作者系南安市委組織部研究室副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