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如何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場發布會揭曉核心路徑

人民網福州9月30日電 (記者陳藍燕)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專題介紹福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發布會現場圖。實習生 鄭舒塵攝
會上披露,“十四五”期間,福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先進制造業強省,形成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日益壯大的發展態勢。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2020年的6400余家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超150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從2020年800余家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超4000家,均實現倍增。
從四大核心維度,可清晰觀察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系統性布局與突破性進展:
維度一:產業政策體系日趨完善、產業生態持續優化。
福建著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節能環保、海洋高新等七大新興產業,針對重點產業差異化特征和發展實際精准施策,相繼印發生物醫藥、鋰電新能源新材料、氫能等領域的專項政策和發展規劃,為重點產業量身定制“導航儀”和“加速器”。
在政策落地層面,福建通過多重舉措為企業創新“減負賦能”:累計支持7726家次企業獲研發投入分段補助經費近39億元,推行“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依托“金服雲”平台建設首個專屬融資需求庫,累計發放“科技貸”超350億元,有效破解企業創新融資難題。
維度二:創新平台多點突破,能級水平穩步提升
福建持續強化創新載體建設,目前已形成梯次分明、布局合理、動態調整的創新平台體系:重組入列全國重點實驗室13家,新增32家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全省已培育建設省創新實驗室8家、省級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50家、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952家。
依托這些高能級平台,福建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如集成電路領域,在全國率先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8英寸碳化硅外延技術並量產。
維度三: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核心競爭力不斷凸顯
福建通過引導特色產業深化協同協作、規模化發展,已培育4個國家級和17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各具特色、重點突出的新興產業發展布局。
在推動國家高新區建設提質增效方面,從政策引導、資金投入、平台建設、產業培育等多個維度協同發力,促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2024年,福建省7個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8599.9億元和營業收入11360.88億元。
在縣域經濟方面,福建發布全國首個縣域重點產業鏈白皮書,全省83個縣域共確定164條重點發展產業鏈,入選2024年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區)11個,數量居全國第7位。
維度四:人才隊伍集聚壯大,智力支撐堅實有力
福建以“人才強省”戰略為牽引,構建起多層次、全領域的人才引育體系:實施“八閩英才”計劃,累計遴選特級后備人才16名、產業領軍團隊105個、“雛鷹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0名、“雙創之星”81名,5人當選兩院院士﹔推進引才引智計劃,評選322項,其中省外專百人計劃134項,省高端外專團隊引進計劃35項,省青年外專引進計劃41項﹔入選國家外專項目283項。
針對產業鏈人才需求,福建還創新開展“人才興鏈”行動:建立重點產業鏈顧問科學家、特聘專家團制度,組建運行氟新材料、新型顯示等4個產業特聘團,策劃生成科研合作項目21個,落地產業項目16個,實現“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對接。
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的系列成效,為福建“十五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夯實了基礎、增強了底氣。下一步,福建將科學謀劃好福建省“十五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規劃,以兼具前瞻性、科學性、可行性的“規劃藍圖”引領福建在未來五年鞏固戰略性新興產業“主陣地”,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