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范大學:“四維協同”,使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實、入心見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辦學方向、事關育人根本。近年來,閩南師范大學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構建以“創新—融合—賦能—增效”為核心的“四維協同”工作格局,持續推動思政工作走深走實、入心見行,切實培養德才兼備、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創新引領,激活思政工作“源動力”
強化理念創新,系統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學校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使其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融入人才培養各方面各環節。加強頂層設計,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擔任組長,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協同聯動、校院兩級緊密配合的一體化工作機制,實現思政資源有效整合、育人力量系統聚合。
推進載體創新,全面拓展“網絡思政”陣地。積極推動新媒體新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系統打造集多個社交媒體平台等於一體的網絡思政陣地集群。引入VR/AR、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VR校史館、數字思政屏、智慧黨建平台等沉浸式教育場景,運營“V一馬當先”公眾號,開通“閩南師大12345”線上服務平台,常態化開展網絡文化節、知識競賽與微課比賽,開發《八閩紅旗永不倒》等本土化數字資源,切實增強思政工作的時代銳度和傳播效能。
深化方法創新,大力推行“精准滴灌”模式。依托問卷調查與大數據分析,動態掌握學生思想狀況與現實需求,推行對象化、分眾化教育路徑,針對不同年級、專業和群體特點開展分層分類的精准思政。實施“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干培養計劃,以“4+15+N”模式系統培育青年政治骨干,組建16個“青馬”讀書小組,累計開展讀書活動百余場。通過導師制、午餐會、談心談話、學業幫扶、心理疏導和生涯規劃等個性化方式,實現思政教育“一對一”“多對多”精准引導,真正把工作做到學生心坎上。
深化融合驅動,構建“三全育人”同心圓
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頻共振。將價值塑造置於人才培養首位,全面落實《閩南師范大學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實施方案》。創新“大班講授+小班研討”教學模式,結合閩南歌仔戲、非遺文化打造話劇思政課等新型課堂范式。扎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10門課程獲評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獲批省級示范中心。
促進第一課堂同第二課堂深度融合。推動第一課堂知識向第二課堂實踐有效轉化,每年組織近80支社會實踐隊,開展“循足跡·育新人”“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等項目,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場館裡的思政課”等品牌活動。深入挖掘閩南紅色文化、廉潔文化、法治文化資源,舉辦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競賽、紅色經典誦讀、“永遠的馬克思”“百年初心 再啟征程”系列主題文藝匯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李林》《谷文昌》《龍江頌廉》《憲法守護,馬蘭花開》等話劇、情景劇30余部,實現“學用結合、知行合一”。
實現校內資源和校外力量協同聯動。構建校內外協同育人機制,積極對接政府、企業、社區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搭建穩定共建平台。依托“鄉村振興戰略大講壇”“龍江講壇”等特色文化平台,邀請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勞模、最美檢察官等先進人物開展榜樣教育。在“一站式”學生社區設立黨支部,引入校外導師參與黨建沙龍、讀書分享會,建設宿舍文化長廊,推動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生活場景,實現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聚焦精准賦能,提升育人隊伍“戰斗力”
賦能思政課教師,做培根鑄魂的“主力軍”。實施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計劃,通過教育部及省級培訓、赴知名高校及革命聖地研修、舉辦“1+N”引航計劃新教師培訓班等多元路徑,系統提升教師理論素養與教學水平。健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研修機制,支持教師訪學交流與課題研究,強化政策保障,著力打造一支有信心、有底氣講好“關鍵課程”的思政鐵軍。
賦能輔導員,做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加強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完善選聘、培養、管理與考核機制。實施輔導員“星”成長計劃,依托輔導員工作室建設與結對幫扶強化“傳幫帶”,激發隊伍內生動力。支持輔導員攻讀博士學位,定期舉辦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與專題培訓,促進其職業能力持續升級,切實擔當學生成長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
賦能專業教師,做課程思政的“踐行者”。依托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常態化開展“課程思政”工作坊、公開課、學術沙龍等活動,推動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過培育課程思政示范項目、評選優秀案例、舉辦教學創新大賽等途徑,選樹一批師德高尚、教學能力突出的課程思政教學名師與團隊,示范帶動廣大專業教師實現“門門有思政、人人重育人”的育人格局。
著力增強質效,提升思政工作“感召力”
凝練育人成果,推動模式化推廣。系統梳理思政工作優秀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育人范式。總結“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優秀案例37項,獲省級以上思政精品項目28項,2個案例入選教育部典型案例。《讓紅色文化的種子“有聲有色”撒播在心田》被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發展中心採納,並載入《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年度發展報告(2023)》。2個黨支部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3個學院黨委、35個黨支部入選省級培育創建單位。學校獲批福建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全國“一站式”學生社區試點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被確定為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點馬院。
強化制度驅動,激發全員育人活力。構建分層分類的思政工作考評與激勵體系。將思政工作成效納入學院與部門年度考核核心指標體系,實施差異化評價,與評優獎勵、績效分配挂鉤,通過先進評選、項目立項促進經驗交流與成果共享。將思政工作實績全面融入考核評價與職稱晉升體系,針對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專業教師等不同群體制定分類考核辦法,強化結果運用,實現績效獎勵、職務晉升、評優評先有效聯動。特別將教師在思想引領、競賽指導等方面的突出貢獻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成果予以認定,有效激發教師參與“三全育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聚焦學生發展,彰顯育人實踐成效。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推動思政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學生理想信念更加堅定,社會責任感顯著增強,綜合素質持續提升。在福建省“一‘馬’當先”知識競賽中屢獲團體及個人獎項,累計30多次獲團體或個人一、二、三等獎。獲全國師范生技能大賽一等獎20余人次,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獎項200余人次,20余部網絡文化作品獲國家級、省級獎項。社會實踐獲國家級表彰7項,省級表彰集體22次、個人29人次。60余名學生參加西部計劃,100余名學生投身鄉村振興,7人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國家級榮譽。上述成績充分彰顯了學校思政工作落實於行動、見效於成長的實踐價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