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在奮勇爭先中 彰顯人大作為

一年來,廈門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扭住目標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積極貢獻。記者 王火炎攝
2024年10月24日,廈門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肖攀攝
8月7日,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情況開展視察。林雯瀾攝
2024年10月,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在新福建宏偉目標提出1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福建、廈門考察調研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特區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來,在廈門市委領導下,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廈門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大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不斷提高人大工作質量和水平,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確保人大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首要政治原則,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貫穿人大工作的鮮明主線,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作為必修課和基本功,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則大道理,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人大各項工作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
全面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提出的“奮勇爭先”整體要求和“闖出新路、奮勇爭先、作出示范、久久為功”重要使命,緊扣“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任務,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部署要求,自覺把人大工作放到全省、全市發展大局中考量、謀劃和推進,開展高質量立法、高效能監督、高標准代表工作,確保人大工作與市委中心工作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闖出新路
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市人大常委會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立足廈門發展實際,啟動《廈門經濟特區細胞產業促進條例》相關立法工作,優化細胞產業發展環境,為生物醫藥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制度支撐。聽取廈門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情況的報告,了解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服務企業發展等方面的情況,推動政策資源向新質生產力傾斜﹔聚焦“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通過清單檢查、實地走訪等方式,精准查找產學研協同不足、轉化機制不暢等問題,推動政府完善科技成果評價與激勵機制,讓法治監督的“牙齒”有力咬合創新鏈條。實踐証明,有效有力的監督助推更多科技成果走進生產線、走向市場——截至2024年底,廈門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29.47件,居全省首位。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市人大常委會聚焦培育新動能,開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專項監督,針對“人才支撐不足、應用場景有限”等痛點,提出“構建產業生態、優化政策供給”等建議,推動人工智能從“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聽取市政府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情況的報告,了解廈門市傳統產業智改數轉及綠色化轉型等方面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建議。依法作出全國首部關於加強司法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明確司法服務保障措施,以法治力量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開展“廈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法治保障研究”市重點課題調研,為市委在法治軌道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參考。
奮勇爭先 助力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市人大常委會緊扣綜合改革試點任務落實,用足用好特區立法權,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推動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制定《廈門經濟特區個人破產保護條例》,是自1994年廈門獲得特區立法權以來,涉及法律關系最為復雜、調整范圍最為廣泛、法規體量最大的一部法規,率先將“保護”寫入法規名稱,探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個人破產保護“廈門樣本”,為國家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積累有益經驗,具有重要的改革意義和法治價值。出台《廈門經濟特區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中心條例》,以“一機構一條例”方式明確創新中心組織形式、運行機制與要素保障,助力廈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平台。審議《廈門經濟特區市場准營承諾即入制規定》,將市場准營承諾即入制改革的“廈門經驗”及時上升為特區法規,為提升政務服務質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審議《廈門經濟特區綠色金融發展條例》,為促進廈門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民營經濟是廈門發展的特色、活力和優勢所在。市人大常委會緊扣發展大局,開展國務院及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三級聯動執法檢查,組織代表暗訪政務服務窗口、走訪海絲中央法務區,推動解決“政策落地慢、企業辦事繁”等堵點問題﹔專項監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調研十余家企業,圍繞科技創新、要素支持、管理服務等方面提出健全體制機制、優化投融資環境、加大要素支持、強化服務保障等建議,助推廈門市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企業代表感慨:“人大的監督不是走形式,而是真刀真槍推動環境優化。”
聚焦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廈門經濟特區台灣地區職業資格採認若干規定》,這是大陸首部直接採認台灣地區職業資格的法規,對台灣地區職業資格採認范圍、形式、流程和效力等作出具體規定,構建起全流程、規范化的直接採認工作機制。聽取廈門市推進廈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工作情況的報告,推動基本實現在廈生活的金門居民與廈門市民同等待遇。聽取審議惠台政策落實情況的報告,推動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裡”。
此外,市人大常委會還聽取審議市政府關於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進展情況、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情況、關於建設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情況等報告,以實實在在的履職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助力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建設。
作出示范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聚焦生態文明,市人大常委會圍繞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審議《廈門經濟特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條例》,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改革成果固化為法規條文,建立分區域、差異化、精准化管控體系。聽取審議關於2024年廈門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筼筜湖綜合治理工作情況的報告,推動持續深化拓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市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貫徹人民城市理念,制定《廈門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在土地開發利用、低效用地盤活利用等方面創新制度設計,為推動城市品質提升、人居環境改善、歷史文化傳承提供法治保障。開展《廈門經濟特區城市綜合管理條例》實施情況執法檢查並對法規實施情況開展專題詢問,對市政府關於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廈門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情況的報告”審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開展滿意度測評,推動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市人大常委會圍繞網約配送員這一新就業形態群體開展“小切口”立法,制定《廈門經濟特區網約配送員勞動權益保障若干規定》﹔聽取審議市政府關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情況的報告,以“立法+監督”組合拳,推動政府及相關部門落實責任,完善政策措施,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在人工智能的運用、推廣家門口就業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推動政府及相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促進就業形勢穩定向好。
聚焦人民生活品質,市人大常委會還連續就“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公立醫院管理運營”“醫保綜合改革”等開展專題詢問或專項監督,推動解決“一老一小”、就醫就學等民生難題。開展《廈門經濟特區公共法律服務條例》實施情況執法檢查,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向基層傾斜,讓法治陽光照亮城鄉每個角落。開展加強對台風、地震等自然災害防范,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代表視察並聽取報告,推動市政府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提升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久久為功
護航城市文脈 提升文化影響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廈門文化底蘊,以實際行動護航城市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啟動《廈門經濟特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立法,明確保護責任主體,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開展《廈門經濟特區歷史風貌保護條例》《廈門經濟特區旅游條例》實施情況執法檢查,開展《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立法后評估,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整體形象,促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聽取關於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工作情況報告,圍繞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專題調研,與各區人大常委會共同開展監督,全面了解文物普查和保護修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閩南文化保護區建設等方面的情況,通過上下聯動監督促進文物保護利用,推動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提升文化影響力。
堅持人民至上
豐富拓展全過程 人民民主實踐
發展所需、群眾所盼,監督所向。市人大常委會落實《廈門市民生實事項目人大常委會票決制工作規定(試行)》,總結經驗、深化拓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票決工作,構建“征集—論証—票決—監督”全鏈條工作體系,實現“民生實事人民選”與“辦好實事為人民”的有機統一,切實把履職清單轉化為人民滿意清單。
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市人大常委會專題部署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新修改的代表法,結合常委會組成人員培訓班、代表工作培訓班等組織專題學習輔導,常委會領導採取“送法上門”方式,走進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站)向基層人大代表宣講代表法。修改《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辦法》,完善代表建議“提、交、辦、督、評”等環節工作機制,推動建議辦理從“辦結”向“辦好”深化。一名連任代表感慨:“現在提建議有溝通,辦建議有聯動,辦結了還有‘回頭看’,履職成就感更強了。”
新時代新征程上,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履行職責,更好發揮作用,進一步推動人大各項工作加力提效,為廈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文/記者 蔡綿綿 通訊員 肖鏵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