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分的“體檢報告”換來8000萬貸款!龍岩高新區(經開區)用科創積分激活產業動能

“我們依托移動儲能車乙二醇液冷散熱技術及180多項核心專利,在龍岩高新區(經開區)企業創新積分管理系統中獲評825分的綜合高分,順利拿到8000萬元‘科技易貸’。”近日,龍岩暢豐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科創積分帶來的“及時雨”為新款車載式應急電源車、移動式儲能應急電源車的量產和市場推廣提供了關鍵資金支持,也折射出龍岩高新區(經開區)科創積分融資模式賦能企業創新發展的強勁效能。
近年來,作為全省首批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單位,龍岩高新區(經開區)以“積分+金融+產業”深度融合為抓手,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打造“四鏈”融合的老區振興新樣本。
科創積分:從“數字畫像”到“金融活水”
龍岩高新區(經開區)構建了覆蓋技術創新、成長經營、人才團隊等六大維度的評價體系,建成全省首個創新積分管理系統。該系統目前已為484家企業完成精准“畫像”,實現對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100%覆蓋。借助該系統,企業創新能力被量化為可融資的“數字資產”。
為推動積分真正“變現”,龍岩高新區(經開區)打造“科技金融雲橋”平台,整合17家金融機構資源,針對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特點,創新推出“科創積分e貸”“積分投”等30余項專屬產品。截至今年8月,已累計服務150余家企業,提供授信3億元,投放貸款1.9億元,平均貸款利率低至3.71%,審批時間從原來15個工作日縮短至最快3個工作日,實現金融“活水”對創新主體的精准滴灌。
四鏈融合:從“單點突破”到“生態重構”
龍岩高新區(經開區)以科創積分為紐帶,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實現從企業培育到生態構建的跨越。在創新鏈方面,優先為高積分企業匹配產學研資源,如強綸新材料與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聯合研發,項目周期縮短30%﹔產業鏈層面,篩選積分排名前20%的“潛力企業”,已重點培育出11家瞪羚企業,數量位列全市第一,7家區內企業入選省級綠色工廠名單﹔中國電科七所與中鑫質檢共建實驗室,推動無線電技術本地化應用,形成“廣州研發+龍岩制造”的跨區域協同模式。
資金鏈與人才鏈的協同更具特色。通過推動科技、人才創新政策向積分排名靠前的企業傾斜,有效撬動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本精准支持潛力企業,助力科創企業快速成長,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目前,累計協調58名人才子女入學,支持龍淨環保等10家企業設立“人才飛地”,引進銀齡專家、高層次人才89人。同時,積極整合區內人才資源,累計對接人才項目38個,助力產業拓展新賽道。
改革突破:從“政策試驗”到“標杆示范”
龍岩高新區(經開區)的創新實踐已形成可復制經驗,其“科創積分e貸”入選福建省科技金融典型案例,成為全省城商行首個獲此殊榮的產品。該模式通過整合工商、稅務等100余項政務數據,構建“積分+金融”評估模型,既解決傳統信貸對抵押物的依賴,又填補了人才質量評價的空白。截至2025年上半年,高新區企業通過積分獲得的信用貸款佔比達30%,較傳統模式提升6個百分點。
政策保障持續加碼,《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明確對創新積分排名前列的企業在科創平台建設、人才申報、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按照規劃,龍岩高新區(經開區)將持續深化科創積分應用,預計到今年年底,創新積分系統入駐企業將突破500家,企業獲貸規模突破2億元。在產業升級方面,該系統的支撐作用持續凸顯,重點推動工程機械向“數智化”轉型,助力“中國智造”在外向型經濟中發揮作用,如龍工與寧德時代合作的鋰電叉車已出口東南亞,福龍馬全球首款L4級自動駕駛清掃機器人進入歐洲市場,成為積分賦能產業轉型的生動注腳。
眼下,龍岩高新區(經開區)正以科創積分為關鍵支點,為園區振興撬動起全新動能杠杆。以科創積分驅動“四鏈融合”的實踐,精准聚焦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方向,持續將園區打造成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策源地。這一實踐不僅探索出科技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全新路徑,更給閩西革命老區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新動能,為老區依托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記者 盧桂林 通訊員 康恆權 湯雅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