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勇爭先、逐夢藍海 福州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交出亮眼答卷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推動福州、廈門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為福州發展海洋經濟把脈定向、指路引航。
深學細悟,篤行實干。一年來,福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深化拓展“三爭”、開展“奮勇爭先”行動,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亮眼答卷。
改革引領 釋放活力
緊扣“推進海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開展涉海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兩項主要任務,福州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賦能海洋產業發展,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推進海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福州創新養殖海權“三權分置”“兩証聯動”改革,農村集體養殖海域使用權通過福州農村產權流轉平台交易額達31.03億元。全省率先實施的海砂開採海域使用權與採礦權“兩權合一”公開出讓,更讓海洋資源變成了“活資產”。
在涉海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方面,福州不斷創新涉海金融服務模式,實施“五三聯動”服務模式,搭建基金、銀行、証券、擔保、保險等金融機構與涉海企業對接平台,構建五種“政金企”三方聯動服務模式,賦能產業發展。在榕銀行推出“福·海貸”“遠洋漁補貸”“鮑魚貸”等40余款涉海專屬金融產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海洋產業。
產業強海 筑牢基石
福州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漁業產業基礎雄厚。全市漁業產值連續30年穩居全國第一,寫就海洋經濟領域的“福州奇跡”。在全國首創建設深遠海鮑魚養殖平台,累計投放12台(套)深遠海養殖平台。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能級持續提升,遠洋漁船數佔全國18%、遠洋漁業產量佔全國19%,全國最大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從福州首航南極開展生產。
福州積極構建現代海洋工業體系,打造江陰港城經濟區千億臨港石化產業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烷烴一體化生產基地、己內酰胺全產業鏈生產基地。海工裝備續寫“船”奇,福州年造船能力超百萬載重噸,全球首艘8.5萬噸級新型多用途船、4.5萬噸超大型海洋工程船、全國首艘大型海上風電多功能運維母船建成交付。培育國際領先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下線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直驅海上風電機組和全球最大的17兆瓦直驅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投產全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臨港工業的“硬核”實力令人矚目。
科技興海 激活動能
科技創新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福州著力構建“1+6+4”特色海洋科創體系,以福州海洋研究院為核心,嫁接6個海洋產業聯合研發中心,培育4個海洋科創成果集中轉化區,提升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重點圍繞水產種業和養殖業、現代海洋漁業、水產加工流通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新材料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信息業等七大方向產業開展“揭榜挂帥”攻關,讓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科創體系的支撐下,種源創新領域頻傳捷報。福州大力實施水產種業振興工程,引進、培育適合我市深遠海養殖的當家品種,著力打造水產種業“福州芯片”。全國首批“無邊海帶”試養成功、全球三大頂級海膽之一的中間球海膽實現4000萬粒量產、沙蠶新品系打破季節限制實現全年繁育,一系列突破讓福州水產優勢特色品種良種覆蓋面達86%,種苗產業年產值突破35億元。
不僅如此,前沿技術探索也在不斷刷新紀錄,持續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的邊界:全球首個用廢棄牡蠣殼研發的骨填充醫用材料成功上市,全國首幅漁業專題電子海圖發布,福建及海峽地震觀測網、海聯網應用示范中心等項目建成投用。
開放活海 拓寬格局
閩江口潮涌不息,開放風勁帆正揚。福州立足海峽、輻射海絲、面向全球,推動海洋經濟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當前福州港“南集北散”格局基本形成,高標准打造國際深水大港和航運樞紐,福州港建成生產性泊位185個,擁有江陰港區20萬噸級、羅源灣港區30萬噸級多條深水航道,總通過能力近2.3億噸﹔開通內外貿集裝箱航線69條,可通達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貨物吞吐量達3.35億噸,排名全球第19,獲批商貿服務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伴隨著航線的延伸,是福州對外開放合作不斷深化。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蹄疾步穩,探索建立了產業互聯、設施互通、政策互惠的經貿創新發展合作機制,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孵化可復制的制度基因。創新“指揮部+管委會+投資公司+產業基金+智庫”開發運作模式,成立“兩國雙園”控股集團,全面推進園區高水平標准化建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和民間資本在園區開展金融創新。
世界級盛會連續舉辦,成為福州鏈接全球海洋資源的重要窗口。以“福海揚帆 綠動領航”為主題的2025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已邀請超50個國家和地區約800名嘉賓參會。作為連續三屆落地福州的高能級平台,前兩屆大會已吸引75個國家和地區代表齊聚,展示超1.35萬件硬核海洋科技產品。連續舉辦17屆海峽(福州)漁業周,同期舉辦的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2025年規模躍居全球漁業展第二。
福馬產業園內,7項馬祖企業海工裝備項目已簽約落地,總投資達12.1億元。福馬“小三通”客運航線累計運送旅客超百萬人次,3條對台空中直航與20條海上貨運航線構建立體通道,讓兩岸經貿往來更趨緊密。海峽青年節升格為“海峽青年薈”,“兩馬”同春鬧元宵等活動持續升溫,更讓海洋成為兩岸情感交融的紐帶。
生態護海 繪就畫卷
海水湛藍,海風送爽。福州濱海旅游市場熱潮涌動,連江環馬祖澳濱海旅游度假區與福州新區(長樂區)下沙海濱度假村游人如織。在這背后,是福州優越的海洋生態環境持續“出圈”。
福州加快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推進11個灣區美麗海灣建設,濱海新城岸段躋身全國首批美麗海灣案例,閩江河口濕地同時入選世界遺產預備清單與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為“國際濕地城市”金字招牌再添分量。
沿著綿長海岸,福州完成全市14個省級以上園區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加強全市1408個入海排口分類整治,強化陸源源頭截污和海漂垃圾治理,國控點位優良水質面積比例從2021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95.4%。
今年6月全國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主場活動在福州舉辦,285萬尾中華鱘、日本鰻鱺、花鱸等水生生物歡快躍入閩江口水域。自2022年在全省首創“萬人億魚”生態品牌以來,累計投放各類海、淡水苗種超50億尾(粒),對近岸海域和閩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助力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作為全國海洋碳匯實踐的先行者,福州已實現成立全國首個縣級海洋碳匯交易服務平台、完成全國首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首創“漁業執法+藍碳修復”生態補償機制、印發全國首張海洋漁業藍色碳票、完成全國首宗“沉積碳-惰性碳”海洋漁業碳匯交易等多項全國首個創新實踐,累計開發碳匯27.7萬噸、交易量達6.4萬噸。
向海圖強 譜寫新篇
耕海謀強,向海而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福州將繼續扛起省會擔當,發揮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引領作用,福州將繼續深化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高效協同,更加注重產業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諧,更加注重合作共贏,努力在海洋強國和海洋強省建設中奮勇爭先、多作貢獻。
閩山閩水物華新,海洋經濟正當時。福州正以奮勇爭先的姿態,在蔚藍征程上續寫新的輝煌篇章。(世界航海裝備大會組委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