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准備!珍稀水鳥又將現身寧德這片濕地

秋風送爽,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先頭部隊”即將陸續抵達福建寧德。目前,寧德市蕉城區各濕地的保護與監測工作已全面就緒,靜候這場年度生態盛會。
白胸翡翠。鄭彥超攝
近年來,蕉城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棲息地修復、科學監測、嚴格執法與社會協同,為候鳥營造出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在環三都澳水禽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內,黑臉琵鷺、白琵鷺、白胸翡翠等珍稀水鳥頻頻現身,成為生態保護成效的最佳見証。
除治互花米草后的灘涂。蕉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要重筑家園,首要任務是清除“生態殺手”——互花米草。這種外來入侵物種嚴重侵佔了灘涂濕地,壓縮了水鳥的生存空間。近三年來,蕉城區實施大規模治理工程,累計清除互花米草25458畝,並種植紅樹林、南方鹼蓬等鄉土植物3000余畝,有效恢復了濕地生態功能,顯著拓展了候鳥的覓食與棲息地。
成群的鷺鳥停歇在水邊。鄭彥超攝
家園重筑后,更需科學的守護與持續的跟蹤。蕉城區內的三都灣魚塘、東湖濕地、嶼頭等地是全國越冬水鳥同步監測點。2025年以來,專業團隊已在蕉城區記錄到90種鳥類,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6種。這些詳實的數據,為評估保護成效、優化管理策略提供了關鍵的科學依據。
霍童溪中華秋沙鴨。水木華陽攝
群鳥翩飛。郜麗玲攝
保護候鳥既需要專業力量,也離不開全民參與。蕉城區通過“清網護網行動”深入群眾開展普法宣傳,成功勸拆捕鳥網500余張。當地還設立了24小時舉報電話,並創新建立“生態警務+專業救援”機制,委托專業救援隊開展鳥類救助。2024年至今,已成功救助野生動物180余起,其中包括42隻鳥類,逐步構建起全民參與的保護格局。
黑臉琵鷺。張勇攝
白琵鷺。張勇攝
“隨著秋季候鳥遷徙季的到來,我們已提前部署,加強濕地巡護與監測頻次,生態警務室與救援隊隨時待命,全力保障過境候鳥安全。”蕉城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響應國家近期啟動的全國鳥類保護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協作,堅決打擊非法行為。
白琵鷺。鄭彥超攝
如今,萬鳥翔集的景象不僅是蕉城生態文明的亮麗名片,也正帶動著生態旅游與“觀鳥經濟”的蓬勃發展,生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胡蘇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