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5年來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千億大關”  “十四五”期間廈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5年10月21日14:0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廈門10月21日電 (余乃鎏、陳博)“五年來,始終牢記囑托,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制定實施了《廈門‘一二三’戰略規劃》,推動‘十四五’規劃高質量完成”﹔“這五年,是廈門勇擔使命、砥礪奮進的五年,是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加速躍升的五年,更是廈門作為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戰略鏈接功能全面凸顯的五年”……21日,“廈門這五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發布會召開,介紹“十四五”時期廈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就等有關情況。

本場發布會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上官軍主持,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燕添作主題發布,以“實力”“動力”“格局”三個關鍵詞,回顧了廈門這五年“在高質量發展實踐中實現城市能級新跨越”“在深層次改革中激發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拓展全球鏈接”的非凡歷程。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一方面,五年來廈門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產業能級實現新躍升、創新動力得到新提升,彰顯了發展的強勁脈搏。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廈門地區生產總值從6384億元增加到8589億元,連續跨越兩個千億大關,人均GDP從12.4萬元增加到16萬元,“廈門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以全省1.4%的土地面積,創造出全省14.9%的GDP、26.8%的財政收入、46.9%的外貿進出口,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水耗等指標位居全國前列,“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全力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次產業結構實現優化﹔數字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市GDP達30%,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等4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超2.1萬億元,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9.7%,新培育出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3個千億產業鏈群﹔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46%,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5件,分別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和3.1倍﹔戰略布局嘉庚、翔安、鷺江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實驗室,並結出累累碩果﹔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47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213家。

另一方面,五年來廈門國家綜合改革試點釋放強大動能、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關鍵突破、一流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一系列制度創新的“源頭活水”,有效增強了廈門的核心競爭力。

黃燕添介紹,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以來,廈門累計形成60余項全國首創改革成果,29項獲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發文推廣﹔改革熱度指數,廈門位居全國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之首﹔發布全球首個《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海上安全運輸指南》,助力企業海運成本降低70%﹔在全國率先探索混合產業用地靈活轉換、首創環境准入集成改革、率先實施國際國內船舶“不停運辦証”等改革,有效降低了企業制度性成本。

與此同時,廈門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獲批福廈泉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海洋、農業碳匯交易量走在全國前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完成﹔創新投融資體制,實施城市綜合開發,創新實施房票制度,通過發行全省首單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等方式,有效盤活存量資產超300億元﹔“廈門數據港”建設全面鋪開,率先全省成立數據資產登記中心,數據要素市場化邁出重要步伐。

“十四五”期間,廈門不斷創新“財政政策+金融工具”,以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超3300億元,幫助超1.8萬家企業發展﹔創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務,累計撥付資金64.8億元,惠及企業超5萬家次﹔全面落地“高效辦成一件事”,創新“窗外”事務協調,減少53%的申請材料和90%的跑動次數,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那些在窗口辦不了、流程上看不到的“隱形難題”﹔全市企業類市場經營主體自2024年躍升為全省第一。

五年來,廈門還實現了“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持續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開放平台作用凸顯”“制度型開放先行示范效應日益彰顯”,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國家戰略方面,全力打造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節點。

“十四五”期間,廈門統籌推進海港、空港、陸港“三港”聯動,綜合交通基礎設施五年累計投資超1850億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日臻完善﹔積極服務金磚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和兩岸融合發展,金磚創新基地簽約促成138個合作項目、總投資超620億元,“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已達148條、聯盟成員增至367家,廈金大橋廈門段加快建設、“廈金同城生活圈”加快成型,率先建成兩岸標准共通服務平台,出台大陸首部直接採認台灣地區職業資格和首部鼓勵台灣青年來廈就業創業的地方性法規,推動台資企業新設數量五年增長34.7%。

此外,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等高水平開放平台作用,在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領域率先探索、先行先試,如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動化工級重晶石粉列入《國際海運固體散裝貨物規則》貨物名錄,帶動該貨物廈門港出口量佔全國六成﹔獲批服務業擴大開放、內外貿一體化等多項國家級試點,進出口規模全國第八,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較2020年增長超12倍﹔依托投洽會等平台服務企業,五年累計新增境外投資項目796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7294家。

尤值一提的是,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面,五年來,廈門堅持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七成以上用於民生,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3%,收入增速持續“跑贏”GDP增速,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3縮小到2.09,“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五年來,全市新增32.9萬個中小學幼兒園學位,新增13.6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布局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密度全國最高,實現島外各區至少有一家高水平醫院,人均預期壽命達83.6歲。

當天,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何東寧,廈門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李剛,廈門市發改委副主任簡永豐、市商務局局長陳顥穎也出席新聞發布會,分別介紹了“十四五”以來,廈門自貿片區在制度創新、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以及廈門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相關實踐經驗、在服務營企業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在支持當地企業“出海”方面推出的創新舉措和取得的突出成果等。

據悉,此次“廈門這五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共計13場,旨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全面展示廈門市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主要成效、特色亮點和經驗做法等。發布會期間,廈門市各有關領導及市直職能部門、各區主要負責人等將分別圍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產業發展現代化等領域,介紹“十四五”時期廈門取得的各項豐碩成果。

(責編:陳楚楚、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