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福建科技創新“碩果”如何“保質保量”?
人民網福州10月23日電 (林銘賢)白羽肉雞種源打破國外壟斷、福耀玻璃榮獲中國質量獎、寧德時代實現福建省“中國工業大獎”零的突破、“截短的人乳頭瘤病毒16型L1蛋白”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發布會現場。實習生 鄭舒塵攝
2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福建省科技創新的五年“成績單”,其間的一個個科創“碩果”備受矚目。
“十四五”期間,福建省注重“抓源頭”,高質量科技供給“保質保量”。在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福建省實施工業科技創新和科技重大攻關行動,五年來組織實施95個省“揭榜挂帥(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和超過1.5萬個省級科研項目。同時,優化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方式,以此強化基礎研究,五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5079項,經費超過30億元,立項數連創新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是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裡”,福建全面鋪開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探索“先使用后付費”等新模式,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超20%。
“十四五”期間,福建省注重“強主體”,企業科創“有聲有色”。一方面,福建壯大創新企業群體,從2020年至2025年,全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4%﹔培育了37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54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另一方面,福建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完善企業研發投入財政獎補政策,五年來累計為11433家次企業提供42.5億元的研發投入分段補助﹔約有6.8萬家次企業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3100億元﹔累計發放“科技貸”超過450億元,全社會R&D投入增幅持續高於GDP增幅。
此外,福建持續驅動產業集群發展,全省擁有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0個超千億產業集群,以及16個國家級和60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比2020年提高10.3個百分點。
“十四五”期間,福建省注重“優平台”,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厚植新優勢。過去五年,福建省新建翔安、海峽、刺桐、鷺江4家省創新實驗室以及寧德時代創新實驗室綠色超算中心﹔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提出全球首個海洋碳中和國際標准,合作網絡擴展至全球35個國家(地區)的104家機構﹔新增1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1家國家企業技術創新中心。與此同時,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聚集了全省約82%的高新技術企業、73%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69%的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全省7個國家高新區年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大關。
“十四五”期間,福建省注重“聚人才”,充分釋放人才第一資源新動能。五年來,福建省實施“八閩英才”培養計劃和省引才引智計劃,遴選特級后備人才16名、產業領軍團隊85個、“雛鷹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47名、“雙創之星”97名﹔完善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出台《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服務鄉村振興的若干措施》,“十四五”以來,累計選認省級個人科技特派員達12099人次,團隊科特派4006個,法人科特派172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