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集美區:賽事為媒聯動兩岸 挖掘音樂唱作新星

集美星巢越中心。林志杰攝

歌手在位於集美學村的龍舟池畔進行表演。林志杰攝
面向海峽兩岸乃至全球發起青年音樂唱作“征集令”,集美奏響“青年友好”產城融合新樂章。近日,“星光海峽”音樂視聽產業平台暨2025“聽見集美”青年音樂人唱作大賽官宣啟動,拉開一場立足廈門、聯動兩岸、面向國際的青年音樂盛事大幕。
活動由集美區人民政府、中共集美區委宣傳部指導,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廈門世紀環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攜手打造,並聯合曉峰演音音樂集團、太合音樂旗下“百礁音樂文化”、台北“給樂音樂”以及來自越南、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的多家知名音樂廠牌共同發起,以賽事為媒,為優質青年唱作人打造“出圈”舞台。
作為兩岸融合發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與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區,近年來,集美區立足對台優勢、學村優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音樂產業、演藝經濟,此次大賽正是集美區深耕音樂領域、搭建兩岸青年交流橋梁的一次重要實踐。
作為賽事的產業化延伸,集美還計劃打造“星光海峽”音樂視聽產業平台,構建集創作制作、出版發行、版權代理、綜合經紀、演出投資等五大核心業務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開放平台,助力廈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兩岸流行文化中心。
關注
八大賽區突破地域局限 獎項設置涵蓋全產業鏈生態
據悉,本次大賽突破傳統賽事地域局限,在海峽兩岸的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台北,東南亞的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設置八大賽區,構建起“兩岸5城+東南亞3城”的國際化征集網絡 。
從賽程安排來看,大賽正在分階段有序推進:11月啟動原創作品征集,面向35周歲以下青年音樂人,不限曲風、不拘題材,鼓勵創作者以音樂為筆,書寫對生活、對兩岸文化、對時代的感悟﹔12月完成各賽區決賽,通過專業評委現場評審與線上人氣投票結合的方式,選拔出各賽區優秀選手晉級總決賽﹔2026年1月,年度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將在廈門集美舉辦,屆時將匯聚海峽兩岸和多國青年音樂才俊,上演高水准的音樂唱作盛宴。
值得關注的是,大賽還設置了作詞、作曲、編曲、最佳音樂人、最佳人氣獎、最佳表現獎6個單項冠軍獎項,打造創作、發行、經紀等全產業鏈生態。據介紹,四強選手將全部納入 “星光海峽產業平台種子庫”,優先對接頂尖唱片公司、專業演出機構等行業優質資源,打通音樂產業合作通道。獲獎作品將集結成《聽見集美》合輯,在網易雲音樂、StreetVoice(街聲)等兩岸音樂線上平台發行,選手可參與版權收益分享,並讓創作“被世界聽見”。
“我們希望通過賽事打破地域壁壘,讓各地青年音樂人在同一個舞台上交流學習,也讓集美成為他們實現音樂夢想的起點。”主辦方表示,為進一步扶持青年音樂人成長,“星光海峽”音樂視聽產業平台將同步推出青年音樂人工作室孵化機制,通過資源整合、演出經紀、版權運營等多元方式,為有潛力的音樂人提供長期支持,助力其實現從“作品出圈”到“個人成長”的全方位發展。
亮點
音樂演出豐富多彩 集美實現多元優勢互補
從學村歌聲到海峽樂章,集美區正以音樂為紐帶,搭建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舞台,吸引流行文化、音樂產業要素不斷聚集。
到嘉庚體育館追明星演唱會,在星巢越中心聽民謠、說唱歌手的Live house(現場演出),去嘉庚劇院欣賞高雅音樂劇,在十裡長堤、龍舟池還能“偶遇”街頭藝人、校園歌手的即興表演……在集美,各類音樂演出幾乎全年無休,豐富的音樂文化產品、消費場景形成多元優勢互補。
“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純真年代”校園民謠經典音樂會、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季……近年來,多場音樂活動在集美接連舉辦,吸引大批兩岸音樂人齊聚一堂、交流創作。
大力發展音樂產業,與集美區“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的定位高度契合。集美聚集了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十多萬名青年學子,其中包括華僑大學音舞學院、集美大學音樂學院等多所音樂院校,為轄區流行文化和音樂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最核心的受眾群體、消費市場和創意人才。轄區還擁有軟件園三期等產業園區和大量IT青年人才,為積極探索AI創作、數字音樂版權等賽道提供技術支持。
從提供觀演消費的文化場所,升級為提供創作機會和發展可能的產業熱土,集美正努力將龐大的青年“流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留量”,助力廈門建設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
主辦方表示,隨著賽事的推進和“星光海峽音樂視聽產業平台”的持續運作,一批具有潛力的青年音樂人才和優質音樂作品將從這裡起飛,貼上“集美出品”的標簽,走向華語樂壇乃至世界舞台。(記者 應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