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0时许,张某驾驶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运载沙石料,行驶至北京怀柔区宝山镇宝山寺白河桥上时,因车辆严重超载110余吨致使该桥梁垮塌。近日,张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怀柔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赔偿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怀柔公路分局经济损失1556万余元,车主父子负连带赔偿责任。【详细】
不论北京怀柔区法院的巨额判决对于肇事司机和车主意味着什么,至少,压塌白河桥的全部责任都由他们承担。诚然肇事司机张某超载确属违法,但,压塌大桥之罪,真的只归咎于张某吗?
1500万无理无据。还无异于将责任全部推到了司机和车辆身上,显然并不合理。
当地居民发现桥面有裂缝,桥梁管理部门有没有认真研究过加固桥梁的事宜?如没有,这辆超载车就不能负全责。
桥的两头没有任何限高限重的标识和拦路杆。在收费路桥遍地都是的情况下,这座免费的桥梁难免超负荷。
当地交管部门让超重如此严重的货车登上白河桥,只能表明交管部门存在监管失位。
“不超载就赔钱”,这是所有货运司机都心知肚明的事实,是油价过高,还是收费站过多?是行政罚款多如牛毛,还是货运这个行业本身就利润微薄?【详细】
每一辆货车载重多少都是经过理性计算的。罚款、过路费越多、油价越高,超载越重。“前一段时间老涨油费,油费每涨一次,来改装的人就多一次,都想多拉点货把油费挣回去。”一位汽车改装厂的老板对《新京报》说。当超载的大货车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之后,直接后果,当然是安全隐患越来越多。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近期发生的塌桥事故如此集中。
接二连三的塌桥事故说明,很多桥梁已经不能承受超载之重,中国社会也已经不能承受物流行业之重。有关方面不应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要重视一系列塌桥事件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
中国经济向来以公路、桥梁等良好的基础设施为骄傲的资本,如今,过高的行政成本、垄断成本,已经让一些“基础”不坚固,让很多桥梁不堪重负。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行动,那些负重前行的大货车还能开行多久,那些默默承载的桥梁,又还能挺多久?【详细】
问题的实质,是层层承包,合同每转卖一次,利润便被剥层皮;到最后真正施工者之手,因无利可图,便只能减少钢筋、水泥等用量,或以次充好,施工者则雇佣低薪无技术的农民。大凡桥梁垮塌,大都逃不出这种轮回。而每次处理的,大都是最后一轮的承包者,前面层层剥皮卖合同者一般都能逃避严惩。如此这般,建桥工程自然会隐患不断。【详细】
就目前的运输潜规则而言,公路桥梁收费居高不下,收费政策长生不老,为了获取利润,货车超载已是公开的秘密。试想,如果公路桥梁收费合理一些、廉价一些,车主跑运输有利可图,他们或许不会动严重超载的心思,以至于深陷其中,压塌了桥梁,害人害己,还把司机送上了审判台。从维护公共利益与法律尊严的角度说,我们不必对超载车的车主与司机廉价表达同情,但是路桥收费凶猛、物流成本高企的问题值得相关部门思考。【详细】
人们不禁要问:相关部门的管理究竟有没有到位?究竟都管了些什么?目前很多地方对超载的治理实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交了罚款就放行”。如此懈怠,那些长年累月被超负荷碾压的桥梁不垮塌才怪。【详细】
供车辆通行的桥梁却被压塌于车轮之下实在让人啼笑皆非,桥梁质量应该首先受到质疑。畸高的物流成本,天价的过路费,逼着司机必须超载几倍才能收回运输成本,这让超载成为货车司机的必然选择。监管部门放任超载严重程度可以压塌一座桥梁的货车在路面上行使,本就是监管部门的失职,然而在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却丝毫看不见监管部门被问责的迹象。让肇事司机及车主承担全部责任,悲剧或许很难禁绝,脚下的桥梁依旧背负着难以承载之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