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深圳组织公务员上鞋免费擦皮鞋【详细】,后有长沙千名公务员大伏天客串环卫工扫马路【详细】。
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服务着不一样的人们,做着不一样的事,这种种不同中有两点相同在事件背后极为惹眼:1、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主体都是公务员,一个备受瞩目的群体;2、他们都受到质疑的“礼遇”。
那么,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公益行为理应受到公众的赞许和肯定,为何套上了公务员这层外衣就受到质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在“作秀”?
9月18日下午,福州一中进行高一新生摸底体能测试,在参加测试的409名学生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仅1人,优良率仅为20.8%,不及格率高达50.4%。其中,1000米跑(男生)优良率27.45%,不及格率35.78%;800米跑(女生)优良率21.35%,不及格率35.39%,其余各项测试,及格率均难以让人满意。在“身高标准体重”项目上,也只有37%的学生属于“正常体重”。【详细】
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列举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半个月前,他出席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时了解到,两周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
曾经有一位父亲发出感慨:“20岁儿子的体力不及48岁的老爸,当代大学生的体质怎么这么差呢?”【详细】
公务员志愿者最大的意义仅止于呈现出一种姿态:政府机关愿意身体力行地宣传志愿者精神。而对于一场以牺牲正常工作为代价的行动,这样的收获也未免太单薄与空瘪了。事实上,志愿者精神更形成于日常的耳濡目染与点点滴滴之中。【详细】
公务员从高高在上的“官相”到替人擦鞋的“苦相”之间,仅靠志愿者服务很难改善。如果在每一个政府部门的服务窗口都能出现一张热情洋溢的脸;如果能把动辄几十天的经办流程缩短到几天;能够在接受咨询时耐心解释积极帮助,远比志愿者服务更有影响力。【详细】
深圳“公务员志愿者”们做的环境美化、站台上疏导人流、督促排队等工作,恰恰说明政府公共服务不足需改进。公职人员以公益服务的形式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有点尴尬。食品安全鉴定,这不是政府的本职工作吗?本职工作变成志愿者服务,难以理解。如果从事鉴定服务的“公务员志愿者”来自食品监管部门,恐怕更显荒诞。【详细】
能拉近和群众的距离,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作秀”,不应该在谴责与漫骂里消失,更应得到认可并发扬光大。通过“作秀”为群众谋福利,塑造为官的良好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这种“作秀”当赢得掌声,换来信任,更应该持之以恒地“秀”下去。 【详细】
公务员走出舒适的办公室,来到大街上成为志愿者,与百姓交流,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让公务员了解民意,从而培养为民服务的意识。这也正是长期以来公众所期盼的。【详细】
深圳公务员的“秀”满含善意,他们的志愿服务工作并不只是体验一下、玩玩而已。如果深圳市政府通过公务员的“擦鞋秀”带头做公益,从而感染甚至带动其他市民热心公益,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所以,无论从目的,还是持久性上看,他们的秀都是一种“善意秀”。对公众而言,公职人员的这种“善意秀”绝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多多益善。【详细】
如果官员在平时能做到和市民一样挤公交,一样感受出行难的酸甜苦辣,其效果要比“无车日”上一回电视新闻有效得多。因此,公务员不仅要做志愿者,更要做践行者。将在志愿活动中担任的角色坚持下去,设置为自身的习惯和准则,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详细】
广大公务员能否从每个双休拿出半天时间去当志愿者,还有赖于单位组织。单位组织是一种最有力的动员手段。各级各单位应该制定明确的志愿工作量考核标准,达不到要求者应该接受相应的处罚。这种监督最直接、最有威慑力,可操作性也很强。【详细】
解决“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问题,避免“想当然”、“拍脑袋”的“一厢情愿式”服务。做到沉下身、弯下腰把服务抓牢、把好事办实。避免玩“花哨”耍“花枪”,杜绝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让服务犹如“跳梁小丑”,为“作秀”评价留下“把柄”。【详细】
为什么公众总是习惯性地质疑公务员志愿者“作秀”?因为现实中,有些公务员为求政绩,大搞短期行为;为造“假”势,汇报预演,视察排练;为讲排场,一个乡党委书记也敢警车开道。官场上有光承诺不兑现的“口号秀”;有一哄而起、只做表面文章的“姿态秀”;有自我吹捧的“包装秀”……此类现象在公众心中被放大,在潜意识中就认定公务员志愿者必然是一场“秀”。【详细】
在这样的负面立场中,公务员志愿者想要脱掉“作秀”的帽子,一朝一夕难以实现。如依旧“当一天的雷锋”无异于在“作秀”的伤口上撒盐。只有从制度层面确保公务员志愿者服务能长期有效地开展,才能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不“作秀”的公务员志愿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