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黄金周里约有一半中国人——总计约7.4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等出行,创下同期出行新纪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长假期间有出游意愿的高达87.9%,远高于去年同期的58.3%。全国假日办发布假日旅游信息通报显示,2012年中秋节、国庆节8天长假,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国内游客总量刷新历史纪录。
明知道是“人挤人”,但还是要扎堆出行。因为对绝大多数忙碌的中国人而言,“黄金周”仍是一年中少有的“幸福时刻”。
自从1999年国家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如何休假的争议不断,2008年国家正式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端午、清明、中秋三个“小黄金周”。但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之后,是否应调整黄金周政策又起争议。有人直言,全民集中休假模式,已走到了死胡同的尽头。
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带薪休假等制度尚不完善,国家采取集中放假的方式,必然会导致游客扎堆出行、热点景区拥堵。要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制度,在不增加节假日的前提下,可考虑恢复五一黄金周,至少恢复为5天,可分流一部分旅游需求。【详细】
全国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的首度实施改变了许多人出行的选择。然而,超负荷的流量让多地“高速路”变“龟速路”“停车场”。
在免费通行首日的9月30日,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共完成8560万人,车流井喷式增长以及交通事故增加,导致了国内16省(市)共计24条高速路出现了明显拥堵,个别热点路段出现时速20公里以下的极度堵塞。根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监测报告,长假期间,全国各省(区、市)累计上报520条公路交通阻断信息。
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是件惠民的好事,然而长假前期实行的发卡模式却严重影响了车流速度。对此,交通部紧急通知4日起施行小车不发卡免费放行,排堵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把好事办好,并不容易,群众欢迎这样的好事,更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做准备、多想办法、多管齐下,真正把好事办好,让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假期高速公路大拥堵后,很多人发出了这个担心和疑问。以往假期高速公路收费口处车辆排成长龙成为节日一景,经过多年的争取,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终于成了现实,但在出现拥堵之后,这一政策是否还能持续下去?【详细】
10月2日晚,因游客超过缆车运送能力,大批游客滞留陕西华山,直到第二天凌晨滞留游客才基本转移下山,其间更发生游客围堵景区门口要求退票、有游客被捅的暴力事件。“华山事件”可谓这次黄金周景点客流庞大引爆的一个火山口。
其实2日当天,全国假日办还收到了来自江西庐山、陕西金丝峡、山东泰山等地因游客数量较多导致部分游客滞留在景区路上的投诉。南京中山陵的游客量更是在3日、4日连续两天达到最佳接待量的10倍,4日,厦门鼓浪屿、敦煌莫高窟达最佳接待量8倍。
“这些问题突出反映目前我们的旅游经济还处于‘喝粥’的水平:少了就饿着,多了就撑着,营养价值太低。”一位旅游业内人士表示。该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呢?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景区管理容量的问题与管理效率、客流容量、游客游完全程所需的时间等有关,应当综合计算,给出最佳游客数量。但我国的景点一直以来并没有严格的人流控制,所以导致人山人海、旅游体验也随之下降的局面。【详细】
8天长假,有495吨的垃圾运出鼓浪屿。100多部保洁车、400多个垃圾桶,及时清运垃圾;近300名环卫工人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地清扫垃圾。可这些,还是不够用,仍“扫不干净”一个鼓浪屿。中秋过后,三亚3公里海滩散布50吨垃圾;国庆一日,天安门地区扫出近8吨垃圾;高速公路拥堵过程中,随手扔的垃圾满天飞……在节假日,游客乱扔垃圾的陋习集中现身,促人三思。
这些垃圾既给景区的“面子”留下了伤疤,也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舒适度。年年黄金周,年年文明呼吁,但时至今日,旅游文明的考试结果依然不合格。
选择假日出游的公民,绝大多数是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或者已经过上小康生活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绝大多数在家里是好成员、在社区是好居民、在单位是好职工,为何到了公共场所却把乱扔垃圾的陋习暴露无遗呢?说到底,还是文明理念未内化为自觉行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