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福建频道|热点专题
    今年春节期间,山西大同一些市民以签名和举横幅等方式表达对即将调职的市长耿彦波的感激与挽留,引起舆论关注。
    地方主官的调任升迁本是极为正常的人事变动,为何在大同一次人事变动引起了市民的“骚动”?大同市民,为什么挽留耿彦波?大同市民想挽留的究竟是什么?

寒风中,大同市民签名举横幅挽留市长耿彦波


2月7日,大同市民送别耿彦波

山西省委将耿彦波调任太原 大同市民失落

    2月7号,山西省委决定,耿彦波调任太原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消息传来,大同市民失落,春节期间聚集在市区东城墙广场、红旗广场等地。在寒风中,以签名和举横幅等方式表达对市长耿彦波的感激与挽留。签名活动的照片被迅速传到贴吧、微博,形成了上万转发评论,更有市民在网络空间发文吟诗表达心中不舍。

5年大同新貌初成 网友赞耿彦波“像一个雕刻艺术家”

    耿彦波2008年2月担任大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耿彦波推出雄心勃勃的古城重建等一揽子计划,他追求铁腕效率,怀揣“要让这个城市兴奋起来”的满腔热情,5年时间,魏都城市新貌初成,古都修复轮廓初现。“他来到大同把大同整个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一个规划,感觉他就像一个雕刻艺术家”,网友如此评价老市长。

大同市党政负责人回应:新官要理旧账 承诺“五个凡是”

    面对市民的反应,大同市党政负责人表态:政府工作是连续的,新官要理旧账,承诺做到“五个凡是”:凡是已经开工的政府工程,要全力保障;凡是房屋被征收的住户,要妥善安置;凡是已经开工手续完备的政府工程,要认真履约;凡是依法经过招拍挂程序,按合同付了土地出让金的,要加快征收拆迁进度;凡是已经签约落地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详细】

大同市民对“旧官”有感情 对“新官”有担忧


大同市民签名挽留耿彦波

感情:五年来耿彦波兢兢业业 市民敬佩其魄力

    2008年2月,从灵石、榆次、太原一路走来的耿彦波上任“中国煤都”大同市长后,雷厉风行地修路、种树、拆迁、造城,一时间古城复兴工程遍地开花。5年时间,耿彦波推出雄心勃勃的古城重建等一揽子计划,他追求铁腕效率,怀揣“要让这个城市兴奋起来”的满腔热情,使魏都城市新貌初成,古都修复轮廓初现。

    耿彦波工作起来不要命,通常是“白加黑”和“5+2”,并多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当地群众称他为“耿黄牛”。他的爱人对耿彦波身边的同事说,你们谁有本事让他一个月休息两天,“我感恩戴德”。【详细】

担忧:城市改造计划还未成功,担心新官不理“旧账”

    城市改造计划还未成功,大同市民担心“人走政息”。大同古城复建改造计划由耿彦波一手规划,规模宏大,牵涉甚广,居民安置、工程款支付、资金后续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并且至今只进展到一半多,还未完工,这些计划和一大堆急需解决的问题,难以按照耿彦波的一揽子计划继续开展。耿彦波履新后,古城复兴计划会不会前功尽弃,工程会不会烂尾,房屋被征收住户能否得到妥善安置等等,令一些市民心里没底。【详细】

如何破解大同市民的“担忧”?


大同市民举横幅表达对耿彦波的敬佩

让民众在决定官员人选上有足够的参与度

    耿彦波履新这一人事变动是被上级决定的,而非来自于民意的选择。目前,由上级直接任命仍然是官员任职的主要方式,亦即,民众在决定官员人选上并无足够的参与度,因而才会对“未卜”的前景难以放心。

    这样来看,我们就会明白,其实大同市民签名、举横幅挽留,核心问题还是一个权力来源问题。权力来自上级,民众总是担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凭自我意志行事,权力民授,并且得到保障,政策变不变都不是太大问题。【详细】

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新官要有“接力思维”理“旧账”

    “五个凡是”不一定是完全科学的,但是“五个凡是”中所体现出来的新官的“接力思维”却完全正确。

    新官上任应该理旧账,有“接力思维”。在现实中,有些新官上任后,很容易改变、搁置甚至否定前任的工作思路,这样,新旧官员之间的很多工作就会断档、割裂,无法承上启下顺利衔接。新官接手并妥善处理前任留下的矛盾是一项必然的义务。新官如果能够理好旧账,能够拿稳前任的接力棒,能够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提升,就既烧旺了前任的“火”,也烧旺了自己的“火”。【详细】

思考:耿彦波调离,大同市民缘何苦苦挽留?


大同市民:耿彦波市长,大同需要你

大同市民的“担忧”到底是什么?

    前后任主官之间对正确决策保有一定延续性应是理所当然。表面上市民的担忧是政策的延续性,实质上市民担忧的是主官更替后,新官会否“善政”。在法治之下,由于制度保障,大多数官员在严格制度的限制下,必须“善政”,但在人治之下,是否“善政”会否“善政”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员自身,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市民的担忧。市民担忧“善政”市长耿彦波一走,继任者会否新官三把火一时之性,推翻前任的造城计划重新来过。市民不喜欢折腾,城市的发展更是需要稳定,禁不起折腾。因此市民的担忧其实是对新官“善政”不确定性的担忧。

市民不需要每任市长都如耿彦波一般 但需要制度保证“善政”持续

    只有法治健全了,才能有一个持续的高效而惠民的政府,才会让人们不再担心一个为市民着想的官员调任,不再怕摊上一个不如他尽责的官员。对工作出色的官员,理应称赞,但被市民视为不可替代,却值得人深思。如今已不需要“包青天”四处为民作主,让民众感恩戴德。在法治社会,有制度的利剑在顶,个个官员都能成为“包青天”并不现实,但起码大部分官员都能做到尽忠职守清正廉明。在法治社会,大同市民完全不必对新官抱有任何担忧,也不需要每任市长都如耿彦波一般,但市民需要制度保证“善政”持续。

    大同市民苦苦挽留的并不是耿彦波,他们希望留住的是政策的延续性,他们的担忧来自于对新官会否不理“旧账”的恐惧。市民不需要“包青天”,不需要每任市长都如耿彦波一般,但却需要制度保证“善政”持续,需要健全的法治保证每一任市长都如耿彦波般尽忠职守清正廉明,需要健全的法治保证政策具有延续性,保证新官有“接力思维”会理“旧账”。
    而如何塑造一个没有“包青天”也能持续“善政”的社会则是对执政者智慧的最大考验。

人民网福建频道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出品:人民网福建频道 策划:张子剑 美编: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