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表示,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时刻,“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大型系列报道联合采访团来漳州,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是来帮助漳州梳理、总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促进我们寻找工作中的不足,更加明确方向,继而促进今后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位于漳州市云霄县的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正在尝试破解这一难题。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林铭儒说:“不能只是一味追求保护,更要努力提升周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生态文明应该全方位的建设,缺了谁都不行。”
漳州市是福建省东南部的地级市,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81万。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居地,其中台湾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 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
漳州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定位,规划打造“三城”,正是努力让“生态传承”,或者说,是避免生态“富不过三代”。
漳州不但在有力践行“绿富美”有机统一的全新发展战略,而且其成果和经验具有了先行先试的价值和意义。
漳州长泰县十多年来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首位,并通过系列措施实现老百姓发家致富,最终打造出全新的以“慢”为主情调的生活理念。
生态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最花力气的建设。
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
加快"绿色转型",让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利";形成生态文明"绿色导向"。
把优美自然优势与科学城建结合,从财富增长中看到生活改善、环境美化。
漳州市是福建省东南部的地级市,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81万。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居地,其中台湾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
社会经济: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7.8亿元,增长12.6%。公共财政总收入205.48亿元,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6.9亿元,增长33.3%。规模工业总产值2680.53亿元,增长17%。多数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三位。
民生建设: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51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10389元,增长13.8%。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64.4亿元,增长20.2%。6类5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年度目标。2013年,漳州将投239.78亿建百余民生项目。
环保治理:"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初见成效并受到广泛赞誉。九龙江流域Ⅲ类水质达标率96.9%,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命名复审,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从全国第51位上升到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