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福建频道|热点专题

1

本网记者提问“造福工程” 回答:让群众安家安心

现场释疑:造福工程福阳新村新蓄水池再过10天即可投用
    福安市坂中乡和安村白石岩下自然村是地质灾害隐患点,2001年在现址建设造福工程“福阳新村”,新村共搬迁安置74户291人。从2001年到现在,村里没通上自来水。
    “我听说过这个问题,也请福安市对这个问题加以关注。预计再10天左右新蓄水池即可投入使用,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说。
当场表态:让群众搬离“困境”的同时,要更方便于就业和致富
    下一阶段,我们将加强造福工程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使其在搬离‘困境’的同时,更方便于就业和致富,共享公共资源。【详细】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回答本网记者提问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回答本网记者提问

2

网友频抛环保问题 回答: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网友小志TC向廖小军书记提问网友小志TC向廖小军书记提问
网友关注义联镍合金项目
    “义联镍合金项目,是不是真的像政府所说的不会污染环境?就算企业采用了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又如何保证他们会按要求进行生产?”网友“小志TC”抛出一连串问题。
廖小军回应关切
    廖小军指出,该项目正式投产还要接受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的环保竣工验收,只有通过验收,这个项目才能够正式生产。【详细】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市委、市政府一贯坚持的施政方针。”廖小军表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将坚持最严格的环保政策,确保经济发展上水平、环境质量不下降。【详细】

3

为何举行网友交流会? 回答:走群众路线拉近干群关系

网友团结就是力量向廖小军书记提问网友团结就是力量向廖小军书记提问
网络问政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我插个话,看大家的表情,大家可能还没讲够,我想做一下改进,大家今天回去之后,如果有想说的,你们在网上给我写意见,一个星期内答复。”21日傍晚,宁德市“书记与网友面对面”座谈交流活动临近结束,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从主持人那抢过话头,鼓励网友们多提意见。
广开言路,促进宁德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去年到现在,市里保持较好的势头,经济发展增效,14项产业指标有10项居全省第一。去年下半年我们更加注重农村医疗卫生、关爱弱势群体,只要在宁德,只要他(她)没饭吃,当天提出问题当天解决,使得群众生活得到尊重和保障。”廖小军跟网友们一一回顾宁德这一年多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详细】

4

相关报道:人民日报记者随宁德市委书记驻村三日

廖小军在福安溪潭镇下庄村与当地群众一起劳动抢收太子参廖小军在福安溪潭镇下庄村与当地群众一起劳动抢收太子参
13村农民 最发愁的是人走光、村很穷、钱难挣
    这3天,我们一共走访了13个村,都是山区村,经济不算富裕。村里人最发愁3个问题:人走光、村很穷、钱难挣。
两位村干部 最主要工作是讨到钱、保稳定、做任务
    蹯溪和燕坑两个村还有个共同特点:村干部老化。前者支书叫王绍璋,64岁,去年第二次被选上。后者支书叫雷六弟,54岁,支书也做了几任。
俩回乡大学生 带新观念,有新技术,欲在乡土展身手
    林恩辉2008年毕业于福建省农业大学。2011年春,拿着父亲借给她的50万元,小林只身来到晓阳镇,成立恩辉农博园。谢思惠主动放弃保研机会,从山东农大带着七八万元资金回乡创业。同样是种生姜,他的收益是农民的3倍;同样是种土豆,收益则是别人的10倍!【详细】

5

媒体时评:书记与网友面对面 对“四下基层”传统的传承弘扬

宁德市“书记与网友面对面”座谈交流活动现场宁德市“书记与网友面对面”座谈交流活动现场
    宁德的“书记与网友面对面”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两年了。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座谈会?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言简意赅,说是为了快速了解民情、广汇民意、汲取民智,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这无疑是对“四下基层”这一光荣传统的传承弘扬。众所周知,“四下基层”是指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它是习近平同志上世纪八十年代主政宁德工作时首创并大力推行的。多年来,福建各级政府及部门努力践行着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工作方法。
    在历经二十几年的传承之后,“四下基层”现已成为上至福建省委省政府、下至84个县市区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必修课”。对此,最近人民日报刊发文章,称赞“四下基层”是福建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详细】

制作人员

  • 监制 修仰峰监制 修仰峰
  • 策划 张子剑策划 张子剑
  • 设计 焦艳设计 焦艳

版权声明:人民网福建频道原创策划,欢迎
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