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福建频道 |  热点专题

  

为人民造福的谷文昌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中国,在今天,一位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在他死后,居然会被普通的当地民众尊称为‘公’。”到过东山的作家梁晓声,曾为所见所闻而慨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

  他不仅把“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写在纸上,立下“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誓言,更是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底里,干到群众心坎上。他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十几年如一日地变成了泽被东山后人的福祉。好日子来到了跟前,共产党走进了人心。

  他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实事求是,敢于担当。解放初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的建议,一项德政,赢得十万民心。

  他不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从未忘记党员身份,从未褪去党员底色,从未动摇理想信念。见不得群众受苦受难受委屈,容不得干部不想不干不作为。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都相信党、相信组织,笃行宗旨。信仰,是从他心里长出来的。

  他为官恪守两条原则: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的威信有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对权力畏戒,对底线坚守,党性原则永远是个人头上的天。他以心中的“畏”,博得了群众心头的“敬”。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他就是"四有"干部楷模——谷文昌。【详细】

  从福建到浙江到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过谷文昌,还在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年1月,与全国200多位县委书记座谈,在叮嘱大家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总书记又一次深情谈起谷文昌。【详细】


  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6位研修班学员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其中一位就是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黄水木。在206名参加座谈会的县委书记中,黄水木为何能获得发言机会?外界则猜测认为这应该与东山县的老书记谷文昌有关系。黄水木清晰地记得,习总书记在讲话中2次讲到谷文昌精神:一次是在他发言的时候提到,“我们东山县有个五六十年代的县委书记,当地老百姓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一次是在习总书记在讲到要‘心中有民’时,将谷文昌作为一个例子典型榜样来谈。” 【详细】

“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他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

“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

他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十几年如一日地变成了泽被东山后人的福祉。好日子来到了跟前,共产党走进了人心。

为民高擎把伞,为民敢扛片天

他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实事求是,敢于担当。解放初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的建议,一项德政,赢得十万民心。

信仰,是从他心里长出来的

他不论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从未忘记党员身份,从未褪去党员底色,从未动摇理想信念。见不得群众受苦受难受委屈,容不得干部不想不干不作为。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都相信党、相信组织,笃行宗旨。

“先祭谷公,后祭祖宗”

  60多年前,福建省东山县山口村,是远近闻名的“乞丐村”,何赛玉一家每年外出逃荒,她的亲人,就死在逃荒路上。这段历史,让她刻骨铭心。“如果没有谷文昌,我们村、我们家当年还在要饭。我们家没有祖坟,谷公就是我们家的‘祖’。”

  不只何赛玉一家如此。从1987年谷文昌的骨灰迁到东山,“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就在这里相沿成习。【详细】

“见到木麻黄,想起谷文昌”

  今天的东山,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谷文昌当年描绘的愿景,“举首不见石头山,下看不见飞沙滩,上路不被太阳晒,树林里面找村庄”,早已变成现实。“我们的沙滩格外美”,是东山人的骄傲;“国家级生态县”,是东山岛的美誉。

  “离开时,你带走的是两罐自腌的咸菜;留下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这样的好官,谁不赞?”“好书记”“好干部”被人们传颂。【详细】

人民日报评论员:闻鼙鼓而思良将

  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人民日报推出长篇人物报道,重温一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事迹。他的背影,几十年来一直映照在八闽大地。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他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他是我们今天波澜壮阔新征程上呼唤的“四有”干部的楷模。【详细】

心中有党,做事才有底气

  穿越历史的天空,焦裕禄的焦桐,谷文昌的木麻黄,杨善洲的林场,构成了一道道精神风景。他们的人生轨迹虽然不同,价值坐标却高度一致——看轻权力、看淡名利、看重群众。走近他们,理解他们,“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有了更清晰的答案。【详细】

之江新语:“潜绩”与“显绩”

  “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详细】

心中有民,为官才有分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对今天的各级干部来说,牢记“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在补齐发展短板上久久为功,在帮扶困难群众上执着有为,在促进公平正义上孜孜不倦,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这才是对谷文昌精神的传承。【详细】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该文第一作者是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同时并配发整版通讯和评论员文章,重温一位离世34年的共产党人——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事迹。

一位离世34年的县委书记为什么登上党报的头条?且该文第一作者是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同时并配发整版通讯和评论员文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重温谷文昌事迹释放了啥信号?

信号1: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呼唤“四有”书记;

信号2:县委书记要发挥“一线总指挥”作用;

信号3:党员干部要扭紧“总开关”,端正人生观、世界观

报道谷文昌这样的县委书记,并登上党报的头版头条,无疑也是在宣示,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拧紧“总开关”,端正人生观、世界观,只有像谷文昌那样,始终心怀敬畏、心系百姓,党的事业才经得起风险考验,中国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详细】

版权:人民网福建频道    编辑:施云娟、吴舟、陈楚楚    设计: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