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祖祖辈辈吃番薯度日,偶尔到外地买几斤大米,只能在春节吃两顿,或供妇女‘坐月子’吃几天。他们身上穿的破破烂烂,有的人买不起鞋子而光着脚板……”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以《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为题,在头版刊登这封来信,还配发了题为《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来自闽东山区“蝴蝶翅膀的那一下扇动”,借助《人民日报》。掀起了巨澜。稿件刊发后,来自24个省区市的数千封来信涌向闽东,有要求代转粮票、油票、布票及现金的,甚至还有表示想来赤溪落户参与建设的。福建省委和福鼎县委也迅速反应。县委当天召集相关部门开会,会上当场拍板免除这一年下山溪村征购粮任务;第二天,县委书记、县长带领有关部门,和王绍据一起到下山溪实地调研。这一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后来,又出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省地县镇四级党委政府给予了特别关心与扶持,特别是“弱鸟先飞”理念指引和“滴水穿石”精神激励,赤溪村开启了接受“输血”、艰难“换血”、自我“造血”的奋斗历程。 【详细】
包括下山溪在内,赤溪村14个自然村,散落在太姥山西麓9平方公里的大山褶皱里。九鲤溪、下山溪,夹村环绕。出村唯一的路,就是盘踞山间的羊肠小道,人货皆难进出,跳出“贫困的陷阱”殊为不易。当地民谣反映赤溪之苦称“昔日特困下山溪,山高路险鸟迹稀;早出挑柴换油盐,晚归家门日落西。”当地老人则自称“前门听水声、后门听鸟鸣”——崖下几百米处,是只闻其声、难见其形的溪水;紧贴屋后,是七八米高垂直陡立的山崖。下山溪村就这样“挂”在半山腰上...【详细】
“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要求我们同时看到另一方面,这就是农村尚有局部地区和少数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就是领导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及《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刊发后,“输血”开始了——福鼎县各个部门筹措资金,为下山溪22户村民平均每户送来3只羊和一些树苗、鸡苗。然而这种救济式扶贫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精心饲养的羊羔,不到一年损亡殆尽;年年栽下的树苗,也都长不大...【详细】
经过深入调研,习近平同志针对当时宁德贫困状况多次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不能寄希望于国家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要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要有“弱鸟先飞”的意识,坚持“滴水穿石”的精神……只有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才能使贫困地区面貌焕然一新。
工业、农业都离不开电力,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在宁德地委的强力推动下,赤溪村上游的桑园水电站开工。因施工所需,赤溪村通往外界的羊肠土路变成了可以走货车的砂石路。
要想富,先修路。赤溪迎来了转机。但怎样才能让基础开发式扶贫的机遇不稍纵即逝?时任赤溪村党支部书记黄国来和时任磻溪镇党委书记许文贵想到搬迁:包括盖房用的砂石、水泥、空心砖等建筑材料,钱全部由赤溪村两委和镇里在上级帮助下筹集,孩子们一并转入赤溪小学。就连老人们担心的坟地,镇里村里也考虑到了:坟墓可以迁到村后山里。
截至目前,赤溪村408户、1800多人,已有356户、1500多人搬到中心村。 【详细】
村两委班子不力、党建基础不牢。为此,福鼎市委先后严肃处理了多名赤溪村干部,还在调整村两委班子过程中,探索筑强堡垒的方法,率先在全省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村委会报销发票必须先经监委会主任验票、签字。
筑牢堡垒,核心就是选对村支书。村支书要有能力更要有担当,在外面做生意的就别当村干部;要有魄力还要有耐力,复杂的利益诉求面前,既能顾全大局,还得能受得了委屈。按此要求,2009年,一直是村里经济能人的杜家住走马上任,成为如今的赤溪村党支部书记,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详细】
堡垒筑牢后,2013年起,宁德市在福建省第一个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扶贫。为支持从省外学成归来的大学生创业,村里一口气帮他争取来福鼎市人社局和市农业银行两笔共20万元创业基金和低息贷款。
看一个村子有没有生机活力,就看年轻人多不多、在乡的党员多不多。截至2015年底,一度在校学生仅剩60人的赤溪小学,回升到了120名,全村考上大学的已有60多名。从2010年到现在,全村党员数从29名增加到44名,且绝大部分在家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在赤溪也成为潮流。他们看好家乡的原因都一样——旅游。【详细】
挪了穷窝,如何改掉穷业?1988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考察福鼎后,曾留下一段话:“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10年、15年、20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了。”“造福工程”铺开后,包括赤溪村在内的整个磻溪镇实行封山育林,2015年磻溪镇森林覆盖率达到88%,成为福鼎市首个“国家级生态镇”。
如今,开启这座“银行”的时候到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赤溪村民眼界打开了,观念也转变了,村干部和村民们下决心选择生态旅游立村。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让赤溪村开始化蛹成蝶。“我们的梦想不一样。”临别,赤溪村的新生代村民钟品灼、杜赢告诉记者:“‘中国扶贫第一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那只是祖辈、父辈的起点,不会是赤溪的终点。我们的梦想是,未来的赤溪成为‘中国自强第一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