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日程显示,从本月11日起,2012年全年及12月份经济数据将陆续发布。11日统计局将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月度报告;18日,除了发布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之外,还将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届时包括2012年全年GDP等数据将全部对外发布。
尽管2012年我国经济整体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从一些省会城市透露的讯息来看,这些地方龙头城市依然给出了较为乐观的成绩单。合肥市预计2012年GDP增长13.5%,昆明市预计增长14%以上。
【详细】
许多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纷纷将2013年GDP增长目标框定在12%左右。同时,投资仍被倚重,多个城市的预期完成投资总额占到GDP总量的一半,甚至更多。在设立GDP目标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也被重视。比如武汉市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长沙市则提出,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比去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4%左右,比去年略高。
业内分析认为,2013年的物价走势总体上涨,上半年涨势较为温和,下半年则将有所加快,不能排除全年涨幅超出此前3%至3.5%普遍预期的可能。
【详细】
2012年的年末,电影市场与A股市场两个市场都是大片云集——《1942》传言亏损,沪指1949点的“解放底”却成就了绝地反击;《泰囧》票房高歌猛进,A股大盘也是又“囧”又欢乐,最终年线以红盘报收。
即使是再牛的分析师,恐怕也无法预见股市年末能够出现如此戏剧性走势,不过从全球市场来看,尽管在年末最后几天A股大幅反弹,但A股2012年的整体表现仍位列全球末流。而众多小股民,可能也只是“赚了指数没赚钱”,只能“囧”中找乐了。
·回顾2012股市:大盘股起舞 小盘股集体沉沦
·2012年大检阅:十大符号让A股市场上蹿下跳
2012年可谓中国股市的改革年,各种改革政策频频发力,虽然其中一些政策引发了市场的短期波动,但是长久看来,这些政策将为塑造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奠定基础。
有分析师认为,2013年A股市场有望步入恢复阶段。市场反弹高度取决于宏观政策、经济复苏力度、股票供给、流动性、企业盈利增速、投资者信心、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态势。“A股整体业绩有望企稳,周期性行业回升力度较大,预计2013年A股净利润整体增速为8%,其中金融板块净利润增长9%,非金融板块净利润增长6%-7%。”
2012年楼市经历了从“冷”到“热”的巨大转变,“回暖”、“以价换量”、“供不应求”等关键词成为一年来楼市的缩影。一年来,大部分开发商摆脱了资金量紧张的困扰,销售业绩再创新高,拿地补仓动作频频。然而,也多有房企陷入“质量门”、“退地”、“负债”等各方面的困扰。
年底的楼市,以北京为例,从商品房市场到土地市场,乍现的一种暖意,在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季,让很多人看在眼里。对这种暖,我们需要准确地认识,不应草率视作是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否定,这种暖意恰恰是持续两年多的房地产调控效果的一种另类呈现。
【详细】
毫不意外地走过2012的“末日”,2013的太阳照常升起。“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无论是讨论“中国梦”,还是设想个体的幸福,我们关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渴望安全、渴望健康,渴望和谐,渴望幸福。
相比于之前楼市速冻的肃杀景象,2012年的中国楼市出现解冻,但持续的“暖冬”能否成为全行业“复苏”的起点?海南三亚,一个对冬天没有太多概念的城市。近期,300多家房企代表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一次论坛。与会的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多数房企对2013年市场预期乐观,认为‘春天的脚步已经近了’。”
电商如同赛车冲进轿车的跑道,打破了原有的游戏规则。在2012年底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公开表示:“我跟马云先生赌一把,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他1亿元,如果没到他还我1亿元。”
需要提醒的是,电商势头实在过于凶猛。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和天猫交易额已经超过万亿元,这样亮眼的成绩可以排在2011年中国各省市GDP排名的中游水平,甚至接近了2011年北京市GDP1.6万亿元的水平。2012年电商的突围之余,传统零售业日渐式微。十年之约谁输谁赢,目前只怕难说:电商虽前途无量,但其安全性仍招人话柄。
·2012:电商突围 零售告急
·2012电子支付安全"六宗最":京东最囧 支付宝最忧
2013年资本环境将依然险恶,中小电商的私募融资渠道仍然受阻。一名投资人士表示,中小电商在2012年靠倾销库存换取现金流,短暂维持经营的方式在2013年恐难持续。而在整体环境恶化下,往往是体量小,竞争力不强的参与者将先被淘汰。
阿里、京东、苏宁、腾讯等几大电商平台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其已从用户渠道的竞争转为供应链生态的竞争。而后者意味着,各大电商平台对品类的扩张需求尤甚。2013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电商不得不通过出售给大电商平台来延续企业生命。但对多数中小电商来说,出售也并非最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