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网|福建频道|热点专题

源起

北京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提到了拥堵费,该计划要求交通委和环保局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由此,交通拥堵费这一概念进入公众的视野。【详细】
    随着城市交通矛盾升级,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日趋陷入“堵城”困境,多地传出研究拥堵费征收。
    政府有收费冲动,公众却陷入闻“费”色变的焦虑之中。公共政策制定,有无征求民意、吸纳公众智慧?收了费,是否就能空气清新、道路畅通?如果收费成效不明显,比起优先收费,是否还有更紧要的问题需要优先解决?【详细】
    在这一系列的疑问被解答之前,我们只能认为征收拥堵费,绝不是治堵的救命稻草。

限行治不了堵,“拥堵费”恐也并非治堵的灵丹妙药。限行治不了堵,“拥堵费”恐也并非治堵的灵丹妙药。

解释

拥堵费政策为提高成本 不会全国开征

为提高成本征收拥堵费,这就是治堵妙方?为提高成本征收拥堵费,这就是治堵妙方?
    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表示,他曾参加该论坛,但主要讨论的是北京市的这个政策,并没有提到全国有。
    丁焰表示,他当时透露,会在近期公布的是针对全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会要求各地有一个达到空气质量要求的空气计划,就像北京这个清洁空气计划一样。【详细】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说,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城市设置了低排放区。在东京,人们每个月三分之一费用都花在停车上。伦敦停车费每个月1000多美元,香港744美元,上海200多美元,北京大概100多美元。北京的环保主要靠天气,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我们要把最大气力放在减排上。而提高成本,是我们设计政策的第一个出发点。【详细】

号脉

全球“堵城病”“卡限”并非唯一药方

“堵城病”久治不愈“堵城病”久治不愈
    虽然国内外城市汽车保有率都不低,使用效率却差别很大。国内汽车行驶里程多、行驶速度低,交通精细化管理和城市轨道建设的潜力并未挖尽,而国外则是在公共设施配套相当完善、近乎无招可用之后,才收拥堵费。
    目前,国内大型城市的人口规模和规划尺度不断扩张,大量年轻市民居住在郊区,工作在城区,对通勤交通便利化需求巨大,但公交配套远未跟上。以上海为例,小汽车日均行驶里程超过38公里,使用强度远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汽车对于多数市民的意义在于代步所需,远非奢侈用具。
    病症因城而异,拥堵费也并非包治百病。征收拥堵费的前提是公共交通便捷,相关配套完善,以此引导公众绿色出行。
    尚未疏通、率先开堵,如果贸然单向开启收费“堵”,不仅堵不住私家车使用,反而会增加公众负担。【详细】

建言

先完善公共交通系统 后再打收费主意

“治堵”还应先从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开始“治堵”还应先从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开始
    专家建议,要治病,应该先健身,挖潜力,采取公共交通优先、政府机关率先带头的办法,不是着急化疗,让全社会为拥堵买单。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北京的黄标车超过100万辆,1台黄标车的排污是普通车辆的几倍。应该加快黄标车取缔力度,对不同车辆实施差别化管理,让对污染贡献大,对公共资源占用多的车辆支付更高成本。
    纵观世界上人口密度大的城市,道路资源均不能适应小汽车高增长、高强度使用的模式,必须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最根本的手段。
    对此,一些专家表示,发展公共交通,政府应该率先示范。我国公车数量很大,使用强度远超私家车,对价格杠杆不太敏感,即使收了拥堵费,也难挡公车车轮“疯转”。政府应该率先削减公车,降低使用频次,领导干部带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详细】

思考

交通拥堵费是让政府从错误中受益

向车主征费一举无疑是把“堵”之错全部推到车主身上。向车主征费一举无疑是把“堵”之错全部推到车主身上。
    交通拥堵费,实际上是让车主为政府的错误埋单,让政府从自己的错误中受益:先把城市弄堵了,然后再收费。
    地方政府亢奋的收费冲动。一些地方在公共管理上已经养成了懒政习惯,遇到问题一拍脑袋首先想到的就是收费,对收费形成了强烈的依赖。而且总喜欢拣软柿子捏,拿没权没势的人欺负,不敢向垄断寡头们收费,不敢向大企业大集团开刀,最喜欢从没啥话语权的车主身上拔毛。
    城市拥堵有多方的责任,政府、企业和车主都有责任,可如今车主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所有的治堵政策都在打车主的主意,作为重要的责任方政府部门不仅没有担应有之责,甚至想从治堵中获益,这怎么治得了堵?要治堵,一方面需要对政府治堵进行考核,不能无限制地错了再试;另一方面需要对治堵的权力进行限制,防范地方借治堵敛财。【详细】

结语

    从限牌到限行,职能部门多是“一锤定音”,实践结果表明收效甚微,如今又要收费,市民难免闻“费”色变。【详细】
    一些地方在公共管理上已经养成了懒政习惯,遇到问题一拍脑袋首先想到的就是收费,对收费形成了强烈的依赖。而且总喜欢拣软柿子捏,拿没权没势的人欺负,不敢向垄断寡头们收费,不敢向大企业大集团开刀,最喜欢从没啥话语权的车主身上拔毛。
    城市越来越堵,公众没有见过一次官员因拥堵而丢官,车主却一次次地被拔毛。治堵的政策不断地出台,限号限牌,提高停车费,治堵效果不知几何,对治堵者缺乏约束,似乎可以无限制地试错,无限制地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广大车主。【详细】这样衍生出的拥堵费,绝不是治堵的救命稻草,救不了交通之急,只会成为车主心头之患。

制作人员

  • 策划 张子剑策划 张子剑
  • 设计 余杉芳设计 余杉芳

版权声明:人民网福建频道原创策划,欢迎
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