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在新浪微博上,他们被提及超过5600万次。人人想做他们的朋友,但没人喜欢他们。他们似乎无所不在,挥金如土;但他们难觅行踪,回避媒体。他们对奢华的热衷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支柱,他们也因品味差而遭鄙视、嘲笑和抨击。
    他们就是“土豪”——“土”意味着土气或粗野,“豪”意味着显赫、华丽。 “土豪”拥有暴发户的艺术鉴赏力、新贵的社交礼仪以及新富的花钱习惯。

标题标题更多>>


    “土豪”一直以来都不是什么好词。清朝的古文中,“土豪”就曾被用来特指村匪恶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1927年第一次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从此阶级斗争概念被引入“土豪”之中。那时的土豪,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因为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民、破坏革命等是他们的标签。但现状的“土豪”,其含义已经彻底改变,这个网络词语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它多被用来形容网络上的花钱无脑的人和极爱炫耀的族群。
    一位专门服务“土豪”级别消费者的旅游机构这样描述自己的顾客:“土豪类喜欢热闹,喜欢赌场和情色表演,喜欢逛街买东西。把他们安排入住商业中心的旅馆是最佳选择。如果把他们安排在远离城市的度假村里,他们还无法享受度假村的景致和内涵。”


     “土豪”这个词实质上表征的是迥异于“屌丝”的另一类身份。相较而言,“屌丝”多用于戏谑式自嘲,而“土豪”则主要用在调侃他人的场合。比如,北京市朝阳区那个在国家会议中心给儿子办奢华婚礼的村官,就被网友贴上了“土豪”的标签;同样,江苏南通某富人将500万元现金拼成羊肉卷的形状,当作迎娶新娘的聘礼,也毫无疑问会被网友归入“土豪”的行列……
     “土豪”一词甚至影响了大洋彼岸的媒体,外媒都讨论起了“Beverly Hillbillies” 现象(“比华利山庄土包子”,比华利山庄,富翁云集之地)。《外交政策》网的文章说,“中国大陆土豪无所不在,挥金如土。他们对奢华的热衷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支柱,却也因品味差而遭鄙视、嘲笑。” 文章说,以“比华利山巴佬”称中国大陆的土豪似有几分抬举,因为这些土豪大多是靠与黑官勾结、地沟油、毒奶、假药、权钱交易炒地暴发的土豪,财富来路太黑,文化素质、生活品味甚差。
    “土豪”,已经成为热度盖过“高富帅”“白富美”“屌丝”等名词的新的群体标签,而且它在这几个名词之外建构了一个新的群体,划分出社会多元化群体的一部分,与“高富帅”“白富美”等在文化形态上形成了对照,构成了粗鄙与精致的二元区隔。与此同时,它与“屌丝”则在粗鄙层面构成对应,在经济基础的坐标体系中,一个在上一个在下。所以, “土豪”已经从政治学意义上的贬义词,转化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的一种直白写照,同时也涉及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品位和价值取向。


     尽管如此,人们对“土豪”的态度,已不再像对“暴发户”等类似群体一样,进行简单的否定与鄙夷。现如今,人们对“土豪”是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态,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抱着土豪不放手”“我们做朋友吧”这样的自我嘲弄和相互之间的戏谑。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新富阶层总是感情复杂,“暴发户”、“煤老板”这些词语曾经都是“土豪专属”。悍马车队、丈母娘送宾利这样或真或假的故事让大家津津乐道,《大腕》中李成儒的名言“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以及《英雄本色》里用美金点烟的周润发,都是对土豪的绝佳注释。
    从“追求高帅富”到“和土豪做朋友”,悄无声息中,崇拜财富的价值取向被更加放大。新贵者消费物质,网友消费新贵者,“土豪现象”由此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
    2013年8月东方宝(原名田东宝)微博上发起“与土豪做朋友”以及“为土豪写诗”活动,其社会意义与之前人人争当“屌丝”是相同的,意味着公众对自嘲和自我生活诠释的角度,把自己在心理上与那些土豪分开,回归到普通的大众。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本身就是一种网民的黑色幽默,与其将“做朋友”的网络文化视为拜金主义,倒不如将其视为民众对于均贫富的期待。网络文化的外衣会让土豪文化看起来娱乐化很多,但不能忽略的是,即使是温和的诉求也值得给予回应。进一步说,如果社会问题能在温和地显现出来的时候就着手解决,其所带来的社会摩擦和阵痛将更为柔和。


     “土豪”也有亮眼时刻。9月20日,苹果推出一款金色版智能手机。最初有人不相信苹果居然变得如此俗气,但这款手机在中国相当抢手,并衍生“土豪金”的称呼——甚至上了国有媒体头条。土豪金”究竟有多火爆?在预订市场上,9月20日苹果开放预订当天,“土豪金”一小时内即被预订完,新预订用户需要延迟发货。
    就像中国大妈喜欢金子一样,投资是次要的,喜欢金子的颜色才是中国人骨子里无法割舍的情怀。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对待黄金的态度就十分纠结:一方面说“视金钱如粪土”,于是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卓文君、王宝钏舍金钗奔寒窑;而另外一方面,中国人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乎:对于无数追求梦想的“凤凰男”来说,“黄金屋”与俊俏媳妇儿一起,成为他们苦耐十年寒窗的原动力与终极目标。
    这类感情,在民族文化的分裂现象中屡见不鲜:于黄金之爱恨交织,如对故乡之千回百转,曾经痛恨乡情之世态炎凉,又过度推崇衣锦还乡。
    其实,并没有人真的憎恨黄金,而是憎恨黄金背后的文化符号:那些财富高低决定的阶级等级之分,那些利欲熏心、令人失节的人性诱惑。去掉这些附带之物,返璞归真的黄金是美好而真实的。
    其实,并没有人真的憎恨黄金,而是憎恨黄金背后的文化符号:那些财富高低决定的阶层等级之分,那些利欲熏心、令人失节的人性诱惑。去掉这些附带之物,返璞归真的黄金是美好而真实的。这个道理同样适合于大出风头的“中国土豪”。

    结语:土豪在中国走红,这是社会多元化趋势使然。从羡慕嫉妒恨到在“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国人通过“土豪”进行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心理宣泄,也完成了自我心理的修复。从这个意义上说,土豪发挥了“社会洗手间”的功能,在被肆意嘲讽调侃中,为社会减压。

人民网福建频道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出品:人民网福建频道 策划:钟若漪 美编:洪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