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前夕记者产房蹲点:生命的阵痛 我们一同感受
“不生了……我不生了……”
“好小、好黑,不会像他爸爸吧?”整件衣服都已湿透的李菊一边在护士的帮助下换上干净的衣服,一边看着自己的孩子。小宝宝还躺在红外辐射台保暖,看起来小小的、毛绒绒的。这位刚生产的“90后”妈妈看起来状态不错,但其实,她刚刚经历了难以言喻的痛苦。
“加油!已经很棒了,再努力一下!腰不要拱起、用力…”随着护士高低起伏、节奏十足的声音。27岁的李菊用尽全身力气,想一点一点地把小于安“挤”出来。护士不断鼓励:“已经鸭蛋大小了,很快了,加油!放松!”
“不生了……我不生了……”虽然嘴里说着泄气话,李菊的身体还是跟着护士的指示放松了,准备着下一次的蓄力。终于,5月11日13点57分,随着“哇哇哇”的啼哭声,小于安被护士从妈妈的肚子里“捞”了出来。
在近50位家人的期待中,小于安的平安诞生,让他们家实现了四代同堂。“真的很不容易。”李菊说,生小于安的过程虽然很疼,但是很值得,看到孩子的一瞬间,她感觉自己一下子有了责任感,忽然有了“为母则刚”的自觉。
李菊和丈夫廖承羿属于“早恋”,高三的时候就恋爱了,如今已经在一起8年。当初,谁也没想到他们会一直走下去,直至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起孕育新生命。
孕期糖尿病的她,丈夫不在身边,基本与小米粥“为伴”
10日凌晨,40岁的徐兰青羊水破了,这是她的第二个孩子。跟很多人一样,她对二胎心动,但也有不少挣扎。“我们的想法是顺其自然,有的话是幸运,无缘也没办法。”
2016年8月,徐兰青怀孕了。能够成功受孕,徐兰青很开心,但也有两个烦恼,其一,老公因为要去南京进修不在身边;其二,她得了孕期糖尿病。
“我只能严格控制饮食,盐糖油要避免,吃东西都跟嚼蜡没有什么两样。”说到这里,徐兰青心酸极了,怀胎十月,她每天吃的都是一样的食物。“因为稀饭和面条都是淀粉类不能吃,干饭也只能少吃,所以我基本与小米粥‘为伴’”。
“水果成了奢侈品,除了黄瓜这种几乎没有糖分的食物,其他都不能吃。”早上,小米粥和两个水煮蛋;中午,小米粥、青菜和一点肉;晚上,仍然是小米粥、青菜和肉。这,就是徐兰青一天饮食。“医生说,我每天摄入的盐不能超过6克,就这么一点点。”徐兰青捏起小拇指比划着,“就这么点,有时,我干脆都不放了。”
徐兰青怀孕期间,她的丈夫郑勇平不在身边。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徐兰青开始坐立不安。到了怀孕后期,她只能侧躺睡觉。如果平躺,大大的肚子就像石头一样压在身上。这时,她最大的愿望是丈夫可以快点回来。
分娩前一周,郑勇平终于回到了徐兰青的身边。
在怀孕时,一直很坚强的徐兰青,曾经因为一件小事哭了。“有一天,我和她去逛街,逛着逛着她就饿了,但是我们找来找去都找不到她能吃的东西。实在饿得不行,她一下子就崩溃了,哭了。”郑勇平说到这里,心疼地握着徐兰青的手,眼里满是愧疚和不忍。
从妻子凌晨羊水破裂开始,郑勇平就一直用手机记录下宫缩的频率。下午14点33分,徐兰青顺利生下一个女婴,家里如今儿女双全,她也可以开怀大吃了。
“生了4天3夜,再不出来真的要崩溃了!”
“我生了4天3夜,再不出来真的要崩溃了!”26岁的程枫说这句话的时候,宝宝刚刚出生不到30分钟。对于一个怀孕时非常轻松,没有孕吐、腰酸水肿之类问题的妈妈来说,这份落差感实在让人有些“不适应”。
5月8日凌晨,即将生产的程枫住进了病房,因为没有开两指,她不能进产房。“当时很难熬!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比别人慢。”于是,她开始了漫长的“开指”等待。
5月10日9点51分,程枫的宝宝出生了。看到宝宝的一瞬间,一直坚强的程枫留下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第一滴泪水。
35岁护士妈妈,孩子出生前一天还在上班
35岁的吕小芳是个护士,她已经有了一个10岁的女儿。谈起为什么要生二胎,吕小芳有点无奈:“女儿很想要个伴,总是追着
我要弟弟妹妹。”吕小芳也觉得女儿太孤单,于是动了再生一个的念头。
高龄怀孕加上护士工作的特殊性让吕小芳的孕期有点与众不同。
“吃什么都吐,吐到后面吃东西都没味道。”吕小芳在怀孕早期和晚期都很不舒服,前三个月孕吐很严重。怀孕后期脚肿得厉害,睡觉也很不方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吕小芳仍然坚持工作,正常值夜班。甚至,在孩子出生的前一天,她还在上班。
5月9日,吕小芳顺产,生了一个7斤3的二胎宝宝。
因为早产,她对孩子充满愧疚
5月9日,25岁的倪惠灵终于离开了ICU病房。几天前,为了生育,她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5月5日,怀孕7个多月的倪惠灵忽感腹痛难耐,担心胎儿有危险,她与丈夫立刻从罗源赶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这才得知自己患有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症。
做完检查,医生说她必须停止妊娠,进行剖腹产。“刚生完瞄了一眼,之后就没见过了。”已经生产两天的倪惠灵回想起生产时的画面,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和想念。因麻醉,在昏睡前,浑身无力的她看到的只有孩子的脚掌。“比一般婴儿要小,还没有我的眼镜大,大概就这么点。”倪惠灵拿着眼镜比划着。
“出生时还不足两斤!想要养大点再生,但是我实在没办法。血管痉挛,宝宝营养输送不够,已经停止长大,只能剖腹产了。”血压高致使血管痉挛,这让倪惠灵7个多月的宝宝和正常6个多月大的宝宝一般大。说起孩子,倪惠灵的眼里不是经历生产剧痛的后怕,而是对孩子浓浓的歉意。没有给孩子一出生就健健康康的身体,初为人母的倪惠灵很是愧疚。“他还要在ICU待4个月,能吃东西了才能出来。”说着说着,倪惠灵的眼泪如决堤一般。
“95后”二胎准妈妈:“生完孩子我一定要减肥!”
“我还想生第三胎呢!”游蓝蓝是长乐姑娘,长相可爱,椭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让她显得稚嫩。年仅22岁的她,已经有一个1岁多的女儿了,现在怀着二胎,却还想生第三胎。
游蓝蓝回忆起第一次生产经历,她夸张地说:“7斤9!我都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生的!”对于怀孕生子,游蓝蓝一直以顺其自然的心态面对,她不像别的准妈妈那样紧张,甚至没有特别控制饮食,“想吃什么就吃啊!”
5月8日,怀着二胎的游蓝蓝进了医院。
“整个下半身水肿、发紫,按一下会凹下去,好一会才恢复。”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对游蓝蓝来说似乎没有影响。据说,她怀第一胎的时候肿得更厉害,连手臂都肿得发紫。尽管已是二胎,游蓝蓝的话语间还是流露出孩子气,“怀孕后期肚子大了很多,不然之前还能跑来跑去。”
对于这位“95后”妈妈来说,怀孕并不是束缚。怀胎期间,游蓝蓝胖了36斤,“身上黑色素沉淀,变得好丑”,说着,她突然眼里满是坚定:“生完孩子我一定要减肥!”
既然这么在乎身材,这位年轻妈妈为什么还想生第三胎呢?
“因为热闹呀,小孩子多一点多好。”说着,游蓝蓝嘴里喃喃,“要不是怕身材走样,再生一个也可以!”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游蓝蓝还没有要生的迹象!让我们祝福这位“乐观派”妈妈吧!
二胎,夫妻两期盼已久的事
当严金融和丈夫宣布要生二胎的时候,周边很多人都觉得惊讶,他们都觉得重新经历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需要足够的勇气。尽管如此,严金融和丈夫还是坚持要生,因为这是他们期盼已久的事。
“我们夫妻俩等二胎等了十几年,政策一出来,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了。”44岁的严女士抱着刚刚出生的宝宝,眼里满是欣喜和庆幸。
“我先生和我的备孕路,漫长而简单。”政策一公布,严女士和丈夫就来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夫妻两具备怀孕条件,他们随即调整生活习惯,早睡、放弃不必要的应酬以及戒烟戒酒,开始备孕。“因为肥胖对受孕不利,我们一起运动。他每天要跑十几公里,我也跟着跑五六公里,那段时间里他瘦了40几斤。”严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