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福建频道|热点专题
    从鼎盛时期的2000多名学生,到去年的900多名学生,再到如今学生全部离去,留下十几名苦守的学生和空空荡荡的校园,福建曾经的私立名校学校——平潭育英中学——的由盛转衰,折射的是福建民校兴衰沉浮的现实:据福建省教育厅统计,福建2013年有各类民办学校5558所(不含教育机构),其中中小学232所、学生32.99万人,相对2012年减少了约2800人。
    民办学校曾经解决了大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现如今陷入学校逐渐“消失”、生源逐渐流失的困境之中。这背后,有实际支持不够、办学经费不足的客观原因,更有将教育当生意,办学者纯利益驱动、政府部门冷眼旁观的“因果循环”
    直面现状,民办教育路在何方?民办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康庄大道呢?

现象:平潭私立名校走向没落

  近日,有网友向人民网爆料“平潭育英中学有老师没学生”。记者来到育英中学了解情况,发现偌大的校内,见不到一个学生的影子,只有十几名教师职工留守。跟周遭火热的建设工地相比,这个校园显得很凄清。

  “8月25号,学校通知我们来正常上班,可是连一个学生也没有了。”老师们介绍说,他们这学期开学到校上班,让他们惊讶的是,学校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上学期还在校的四五百个学生,也都转到外校就读。。
  近日,有网友向人民网爆料“平潭育英中学有老师没学生”。记者来到育英中学了解情况,发现偌大的校内,见不到一个学生的影子,只有十几名教师职工留守。跟周遭火热的建设工地相比,这个校园显得很凄清。
  “8月25号,学校通知我们来正常上班,可是连一个学生也没有了。”老师们介绍说,他们这学期开学到校上班,让他们惊讶的是,学校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上学期还在校的四五百个学生,也都转到外校就读。。

900多学生离去十几名老师苦守 教学楼铁将军把门校园杂草丛生

    近日,有网友向人民网爆料“平潭育英中学有老师没学生”。记者来到育英中学了解情况,发现偌大的校内,见不到一个学生的影子,只有十几名教师职工留守。跟周遭火热的建设工地相比,这个校园显得很凄清:4栋主楼楼下都被上锁,操场多个角楼杂草丛生,在多媒体教室里,一盏日光灯脱落掉下,一端连在天花板,一端朝地垂下……
    “8月25号,学校通知我们来正常上班,可是连一个学生也没有了。”老师们介绍说,他们这学期开学到校上班,让他们惊讶的是,学校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上学期还在校的四五百个学生,也都转到外校就读。【详细】

现状:福建民校由盛转衰

福建民校陷入“有老师无学生”的境遇
福建民校陷入“有老师无学生”的境遇

花开花落 育英中学“成为教师伤心地”

    2004年,平潭仅城关就密集批办6所完中,学校出现“排排站”的现象。随着平潭加速开放开发的脚步,当地政府对公办教育投入也随之加大,而生源却在锐减,出现“僧多粥少”的普遍现象。育英中学从江苏无锡聘请的校长刘威已递交辞呈离开平潭。原本寄以众望,学校却一步步走向没落,他在电话中向记者吐露心声:“那个学校是我伤心的地方”……【详细】

谋求转型 龙翔学校“与时俱进闯新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富有特色的民办学校一度受到全国家长、学生的青睐,仅在福清就有多所很有声望的学校诞生,西山、石竹山、美佛尔、龙翔等,它们或以武术,或以英语,或以军事化管理立校。现如今,曾获“全国优秀民办学校”称号的龙翔学校因为“生源越来越少,发展也就遇到困难,从2008年开始就不再做广告招生了”,而是转型为“国防教育基地”。【详细】
    厦门大学人口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此前的一份报告指出,“不出三年,全省的民办高校至少倒闭三成。”【详细】

追踪:政策支持纸上谈兵

福建民办学校亟需落到实处的政策支持
福建民办学校亟需落到实处的政策支持

教育专家:福建民校面临窘境 政策支持纸上谈兵

    为何曾经解决了大量学生“上学难”问题的福建民办学校会陷入生源逐渐流失、学校逐渐“消失”的困境之中?对此,福建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陈达辉表示,“从上到下,哪些文件都说对民办教育很重视,但实际支持不够,这个问题就出现在顶层设计上。”陈达辉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趋势是“公进民退”。为了让国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公办学校的发展,民办学校却受到“冷落”,这就出现了两极分化,而大环境是生源的减少,“蛋糕就那么大,就出现了争抢,在这场‘争夺战’中,民办学校明显就是弱势的一方。”【详细】
    原福建省人大代表在公办学校担任校长退休后被民办学校聘为校长。王天德告诉记者,近几年,政府拨付给民办学校的公用经费能有所落实,但他也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支持还是少。”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副会长张文彬深有同感,“连粉笔钱,政府的支持都很难落到实处。”【详细】

支招:重新统一对“民办学校”属性的认识

办教育需要为民族培养人才的公心
办教育需要为民族培养人才的公心

办教育不是做生意 福建民校走出困境需思想上正本清源

    办教育不是做生意,需要投资者与从业者更多的是公益心、社会责任,而非利益驱动。正如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厦门集美校友总会时盛赞的“嘉庚精神”,办教育真的需要为民族培养人才的公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科学规划。对此,民办学校的投资者与经营者不可不察。
    而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教育主管部门也同样需要与“教育产业化”思维保持足够清醒的距离。不能因为民办学校是社会资本投资,就冷眼旁观——盈利不错的就让它继续下去,经营不善的就任其关门倒闭。民办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政府部门有予以关注、指导、帮扶的道义,在法律层面上,更有其责任与义务。【详细】

  民办学校同样承担着教书育人,塑造孩子人格、价值观、世界观的重任;其运作引入企业模式,但“生产”的毕竟不是超市、商场上陈列的商品,而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下一代。只有民办学校投资者经营者、政府部门一起在源头上对民办教育属性取得共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福建民校才有可能摆脱困境,重新上路,并走出一片天。